N海都记者 吴雪薇/文 梁展豪/图
29日,迪士尼动画电影《海洋奇缘2》在国内上映,“海洋寻路人”莫阿娜带领全新的伙伴们大海冒险的精彩故事,吸引了众多影迷。在福建的平潭,也能体会到海洋冒险的史诗故事。
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即将于12月16日开馆。29日,海都记者抢“鲜”探馆,寻找南岛语族先民们征服大海、航向世界的密码。
复原考古现场,感受史前生活
平潭苏平镇上攀村,壳丘头遗址群中龟山遗址的不远处,崭新的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屹立在山坡上,整体建筑风格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平潭史前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集考古、科研、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据介绍,博物馆占地面积9.1亩,总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馆内高挑开阔的大厅已基本结束装潢,展陈装饰、模型场景、展柜展台、多媒体互动以及导览导视系统等设备已基本就位,展厅文物逐步进场,工作人员正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工作。
“博物馆设置三个展厅,面积共3800平方米,以‘源’、‘流’、‘彩’为主线,全方位展示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独特文化。”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文局文化文物处副处长丁清华介绍。其中,第一展厅为常设展厅,常设展览《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展》,通过史前生活场景沉浸式体验、考古遗址现场地层真实复原、遗址聚落格局三维再现与文物分组陈列展示等方式,展现平潭南岛语族起源文化。
第一展厅文物由国际南岛语族研究基地提供借展,该基地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厦门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四家单位共同组成。
据介绍,壳丘头文化年代早于台湾岛分布最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但遗存风格相类。知名学者张光直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二者具有承继关系。壳丘头遗址群还发掘出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的陶器遗存,在展览中展出了两处史前文化共有的“带突棱陶罐”与风格相似的陶片纹饰,直观显示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
鲜活文物,与先民共启海洋冒险
尤为有趣的是,展馆内还有壳丘头遗址出土较多的“陶支脚”。它们有些呈上平下平的“工”字形,有些则是上圆下平的“蘑菇头”。
丁清华介绍,这种一手可握的小支脚,可能是最早的“灶台”,使用时三个一组,架起先民们爱用的“盆形釜”,堆起柴草烧起火便可煮食。“圜底盆形釜”是壳丘头遗址群中适合海洋生活特征的典型器物,其中可能藏着更多南岛语族先民从我国东南沿海向外迁徙的“小秘密”。
第二展厅的“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是由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和美国宝尔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常设展。激动人心的南岛语族大洋冒险故事将在此开启。大约在五千至六千年前,他们从中国东南沿海启航,开启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海上迁徙,这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海上移民之一。
最前沿的视觉技术,展示最“潮”的南岛语族
漂亮的草裙、神秘的纹身、高扬的三角帆……以南岛语族文化为主线,古代航海技术为辅线,你可以在互动屏上移动“海岛”,感受海浪之间的碰撞;学习先民们“手指测星”、“裸掌测星”、“云朵导航”等最古老的航海技法,还可以见到真实的独木舟,缤纷的风情服饰……尤为酷炫的是,展厅入口处球幕空间中的大型沉浸式影片《牵星踏浪 云帆沧海——南岛语族的航海术》。丁清华介绍,它与一楼长廊空间中的大型沉浸式影片《先民的一天》同样使用最前沿的视觉技术:虚幻引擎5(Unreal Engine 5),这也是此前大火的国内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使用的游戏视觉技术,将为参观者带来非凡的视觉体验。
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国际风范、青春时尚”的国际旅游岛,壳丘头遗址群是最重要的“国际范”因素,是平潭切实盘活历史文物资源,推动“旅游+文化+考古”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之后,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也计划通过与南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合作办展的方式,在第三展厅联合举办更多南岛语族文化艺术专题展览。据介绍,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与美国宝尔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南岛语族艺术联展,也将在开馆后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