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郭思琪 文/图
近日,福州气温下降明显,街头巷尾,市民们越穿越厚,你是否也开始挑选羽绒服了?然而,近日,一则“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竟没有真的羽绒”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遭遇羽绒服“跑毛”尴尬,剪开一看,填充物竟非羽绒,标签成谜,内里难窥……那么,到底该如何智斗羽绒服“伪装者”呢?我们请来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检验部工作人员给消费者支支招。
绒子含量超过50% 才能称为羽绒服
“才穿了一个多月,就发现填充物有明显的结块现象,也不保暖了。”福州市民林女士刚从太原回到福州,她忍不住抱怨起羽绒服的质量。林女士猜测,可能是填充的羽绒质量不好。
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检验部沈部长表示,旧国标要求的“含绒量”包括绒子和绒丝。“从科学角度来看,在羽绒服中主要发挥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沈部长说,羽绒服新国标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不再将保暖作用不佳的绒丝计入绒子含量,同时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才能称为羽绒服。
挑选羽绒服秘籍:一看二压三拍四闻
那市民应该如何挑选呢?沈部长表示,常见的方法有“一看、二压、三拍、四闻”。
选购羽绒服时,应关注其执行标准,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考核要求比旧标更严。羽绒种类上,鹅绒因产量少而价格高,其朵绒较大,常用于中高档产品,鸭绒则更为普遍。绒子含量直接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一般含量越高,手感越柔软,蓬松度也越高。此外,充绒量对保暖性有显著影响,通常100克及以下的羽绒服适合0℃以上的温度穿着,而200克左右的则适用于-20℃以上的环境。羽绒服的保暖性还与面料防风性、款式设计等因素有关。
此外,蓬松度和气味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按压观察回弹快慢及高低的方式,初步判断羽绒服的蓬松度高低。一件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所包含的静止空气就越多,隔热效果就会越好,自然也更加保暖了。用力拍打羽绒服,检查是否有羽绒钻出来,还可以闻一闻羽绒服是否有明显的刺鼻异味等,初步鉴别质量。
羽绒服也需要保养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衣柜里存放了半年的羽绒服,想拿出来穿,可是一洗就结块。
对此,沈部长提醒,羽绒服应减少水洗,不可干洗。如果羽绒服局部脏了,可以使用中性洗衣液,用热毛巾擦除。羽绒服还要避免暴晒。为了避免面料和羽绒的老化,洗完的羽绒服放在通风处晾干即可。换季时,最好用透气的防尘袋收纳羽绒服,并放在通风干燥处。同时,减少折叠,收纳时为避免羽绒挤压成团,最好将羽绒服悬挂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