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为进一步加强河湖保护监督,日前,泉州市河湖长制观察团前往鲤城开展河湖长制巡查督查工作,先后走访笋浯溪、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繁荣渠巡查督查,现场查看笋浯溪、繁荣渠等水质情况。海都记者随行探访。
笋浯溪:启动6项水环境治理
笋浯溪是泉州古城最早的护城河。历经千年的城市扩建,如今的笋浯溪还是泉州老城区内沟河中最宽的一条水系。11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笋浯溪,经过一番治理,溪水变清了,水质变好了,两岸绿树成荫,不少市民沿着河岸锻炼散步。
“去年开始,我们陆续对笋浯溪实施西侧截流管道修复改造、笋浯溪(倒虹吸)改造、东侧截污干管改造、清淤工程、江滨北路市政污水管网联通及错混接改造、检查井等病害问题修复项目等六项工程,对水质进行综合治理提升,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获悉,鲤城对笋浯溪渠道全段2.8公里进行清淤,清除淤泥共计28580立方米,进一步提升渠道水动力。
“错混接改造是对江滨北路15个错混接点进行改造,解决管网错混接问题。”该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管网联通则是采用微顶管工艺,新建约235米污水管道,将江滨北路污水主干管接入金山泵站。11月底前,有关笋浯溪项目工程已全部完工。
“南替”工程:计划于2025年底贯通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障沿海核心区域和金门地区的供水安全。”泉州原水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日下午,在泉州大桥桥下G03工作井处,几台工程机械正在忙碌作业中,明挖敷设管道,对接收井进行顶管施工。
观察团实地查看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以下简称“南替”工程),询问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和施工计划。据悉,该工程是泉州市中心城区水系联排联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用新建封闭式的输水通道,替代当前敞开式的高干渠输水。项目输水线路总长约16.47公里,其中,涉及鲤城区输水线路约10.02公里。
该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南替”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水质、供水利用率,有效保障沿海核心区域和金门地区的供水安全,同时化解现状南高干渠一级饮用水源对泉州市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的制约影响,活化并释放原渠道周边用地,对供水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工程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共分三个标段建设,计划于2025年底贯通,2026年通水。
繁荣渠:水清岸绿,解决片区积水内涝问题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浮桥街道的繁荣渠鲤城万达段,建成后的繁荣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彻底解决沿线片区积水内涝问题,完善城市防涝排涝功能。
据悉,繁荣渠承担着沿线的行洪排涝作用,但受早期道路系统规划和地形限制,渠道狭窄、淤塞严重、排水不畅,每逢台风暴雨天气极易造成周边片区积水,同时还存在周边村庄雨污混流的问题,水体水质差、生态环保状况不过关。
为解决问题,鲤城区策划生成繁荣片区改造项目,繁荣路和繁荣渠的改造是重要子项目。“新建的繁荣渠宽度12米、深度7米,是按照30年一遇排洪标准进行设计的。”鲤城江南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繁荣渠全线除道路交叉点设置厢涵外均为明渠,将挡土墙结构优化为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基础处理优化为预制管桩处理、原设计6米的全混凝土挡墙优化下降1.5米后采用生态方框布置种植爬藤类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