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央视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医保钱包功能,苏州市居民杜女士仅需不到一分钟,就能将个人账户里的钱实时转给远在河南的父亲,用于其看病就医。
而这样的“跨省共济”,即将在全国更多省份铺开。
12月2日,国家医保局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启动仪式。记者了解到,江苏、河北等9个省份31个统筹区,已于近日正式上线了医保个人账户的跨省共济功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可以跨省用于本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和报销医疗费用。这是继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共济,23个省份扩大至“近亲属”共济之后,个账共济再次迈出的重要一步。
跨省共济
将“盘活”更多医保个账资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保个人账户年收入及支出均超6000亿元,当年医保个人账户结存累计约1.4万亿元。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扩大,对盘活个人账户“沉睡”资金起到积极作用。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打破省域限制,能够丰富资金的使用主体,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说。
今年1月至10月,职工医保个账共济金额达369亿元,其中同一统筹区内共济2.63亿人次,共济金额329.75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共济1976.29万人次,共济金额39.33亿元。随着跨省共济的到来,共济金额有望进一步上升。
跨省共济
将惠及更多参保人
据介绍,当前国家医保局正深入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加快实现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三个扩大,即:从市内扩大到省内;从直系亲属扩大到近亲属;从省内扩大到全国跨省。
目前,已有9个省份的31个统筹区能够进行个人账户的跨省共济。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共济,23个省份实现“近亲属”共济。
当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约1.5亿,实现医保个账跨省共济,是广大参保人的真切需求。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个人账户“近亲属”间的跨省共济,有助于减轻家庭医疗负担,增强个人及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让身处不同省份的家庭成员能够灵活、高效地调配和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以应对看病就医需要。
跨省共济这样操作
医保钱包是有效实现跨省共济的重要途径。据悉,国家医保局已在江苏等9个省份开展医保钱包试点工作。
目前已有近2.7万人使用医保钱包,成功转账1423笔,共39.9万元,已有参保人使用医保钱包进行就医购药和参保缴费等,总体应用效果良好。
个人账户使用对象由“本人”到“配偶、父母、子女”,再到“近亲属”;共济地域由本统筹区到省内,再到跨省——职工医保个账共济政策的不断推进,背后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关系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职工医保个账跨省共济,涉及3亿多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和近10亿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规模巨大,一个都不能少。”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说,跨省共济计划于2025年全面实现,让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链接
名词解释:
何为“医保家庭共济”?
我国职工医保参保人设有医保个人账户,缴纳的保费会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原来只能由职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医购药时个人负担的费用等。
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开启了我们所说的家庭共济。
今年7月,国办再次印发文件,进一步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除了支付家庭成员的医药费用,家庭共济账户还可以用于缴纳城乡居民参保费用。
跨省共济如何操作呢?
参保人及被共济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注册登录,点击“医保钱包”功能模块;
激活医保钱包,通过“医保钱包转账申请”;
提供被共济人信息并选择亲情关系、转账金额、资金来源;
点击“提交”,就能完成转账。
而被共济人在就医购药和居民医保缴费时,通过医保码或刷脸,就可以使用“医保钱包”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