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数据显示电容部分氢气和乙炔超标,可以推断出电容部分存在放电现象,结合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测量,初步分析可能是内部电容元件击穿……”在国网南安市供电公司变电大一次检修班油务室中,51岁的林晓晖熟练地带领着班组新员工进行油试验,回想起两年前,他还是个对油务一知半解的“小白”……
2022年,刚入职的高压试验班新员工黄雅歆来到班组轮岗见习时,一次检修班、高压试验班、油气化验班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然而几个月后正式定岗,她才发觉班组已经被正式“收编”,融合成为变电大一次检修班(综合)。
为推进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电力支撑,国网南安市供电公司变电大一次检修班(综合)聚焦“能干、会管”,致力于通过专业融合,以培养全业务自主实施能力为重点,凝练核心技能,分析个人技能薄弱环节,建立一人一档,依托工程验收、隐患排查及消缺项目,以干代练。
寻找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点和联系,打破油气化验、高压试验、带电检测、一次设备检修专业壁垒,着力提升检修员工对检修、试验、油务等专业的“五个能力”水平,加快培养变电检修“专科医生”,为建设坚强可靠、安全高效的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原本以为来高试班只需要按仪器,写报告,谁能想到‘好日子’还没开始就到头了!”经过一年的历练,黄雅歆已经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娇娇女”蜕变成可以爬主变、拧螺丝、磨刀闸的全能型检修工。“在我们班,女生都是当男生用的,一年就干了在家二十几年都没干过的体力活。”她边说着话边扛起了两台仪器,“女汉子”人设算是立住了。
提升业务自主实施能力
铸就“专科医生”
“1号主变钟罩吊出后,把破损绝缘件定位销、夹件、铁芯等部件的环氧树脂清理掉,暂时用绝缘板和绝缘垫代替该定位销处的绝缘。”在110千伏长福变电站1号主变本体吊罩检查消缺现场,班长林森沉着冷静地指挥着现场工作,这是全业务核心班组“运检一体化”作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班组通过开展技改大修项目的自主施工,提升新老检修人对设备结构的认知和对关键工序的管控能力,持续筑牢设备治理“三道防线”,强化缺陷故障问题整改闭环。
“要落实‘运维跑在故障前’,提升能力是关键。设备在更新,人总不能落后吧。”变电大一次检修班(综合)每月定期开展关键业务检修实干实训专项提升,切实掌握检修、调试施工关键工艺,找缺陷、列隐患,防微杜渐。落实加强关键业务自主实施能力的培养,提升执行效率,推动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深化数字应用 引领创新发展
“录一份报告时间也太长了吧,每天勤勤恳恳下乡回来还要加班录报告。”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创新点、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及作业质量,是班组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自主开发RPA程序,高效替代人工执行重复性、繁琐的工作任务,如数据录入、报表生成、文档和图片整理等,从而释放员工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
“运用RPA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在PMS3.0系统录入试验报告,原本录入一个变电站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可以缩短至十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工录入导致数据出现差错的风险。”曾锦雄说道。
为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国网南安市供电公司鼓励创新,积极组织班组成员将现场工作经验提炼总结,不断改进作业方法,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思路,树模范、立典型,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借助创新工作室进行QC课题研究。
“我们研发的新型变压器新油取油装置已经投入使用,将作业中发现的不方便的地方进行改进,小问题也能做出合理、实用的创新!”技术员陈凤英正奋笔疾书,为班组的创新成果添砖加瓦。
2020年的《缩短变电站内柱上设备检修时间》《变压器新油取油装置的研制》《一种基于小型吊机的变压器有载开关吊芯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已应用于各个变电站变压器有载开关吊芯的检修工作;《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仪器仪表管理系统研发》获得福建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二等奖;《一种隔离开关检修便携工具栏》获福建省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二等奖。
“这个新系统怎么操作,你教教我,小家伙们都学会了,我总不能落后吧。”林晓晖孜孜不倦地学习……
如今,国网南安市供电公司变电大一次检修班(综合)能够自主承担南安市内34座110千伏、11座35千伏变电站一次设备技改、大修、例行检修、消缺、交接验收、电气试验、油务试验、绝缘和油气技术监督等检修工作。2023年班组获得国网公司全业务核心班组“标杆班组”称号。
(黄雅歆 傅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