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课后服务做“加法” 推动从“有”到“优”

泉州鲤城区从学生“辅导难”、家长“接送难”和师资“保障难”三方面入手,优化课后服务“一校一案”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分层作业辅导和错题讲解环节

N海都记者 黄晓燕/文 部门供图

为实现区域课后服务全面升级提档,做好课后服务“加法”,推动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泉州鲤城区教育局于11月初制定出台《学校课后服务扩量提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学生“辅导难”、家长“接送难”和师资“保障难”三方面入手,利用各校优势特色,优化课后服务“一校一案”。

12月5日,记者从鲤城区教育局获悉,鲤城区属28所小学积极配合,学生数43454人,现今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29267人,课后服务参与率达67.35%,较10月份提升7.34%,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

确保教师作业查阅率100%

据介绍,《方案》直击学生“辅导难”难点。“作业辅导”在家长和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占比均达80%以上。鲤城区聚焦学生“家庭作业”辅导任务,出台《关于加强鲤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作业辅导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学校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精准分层指导,并将课后服务期间作业辅导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教师作业查阅率100%,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增设分层作业辅导和错题讲解环节,着力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设置作业在线编辑表,结合当日课后服务带班老师科目,合理统筹学生作业量;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在延续传统作业讲解和订正辅导形式的同时,开展“小老师”“作业管理员”竞选活动,让学生听讲更认真、作业完成更细致。

建立教师轮换机制

学校课后服务扩量提质行动化解家长“接送难”难点。围绕小学生“上学晚”“放学早”和家长“上班早”“下班迟”矛盾,根据家长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课后服务时间,为接送困难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以更好地衔接不同家长上下班接送孩子的时间。同时,指导学校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流程,及时排查整治课后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安全有序,让家长更安心、更放心。

在疏通师资“保障难”堵点上,鲤城区教育局指导学校立足实际,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轮换机制,结合教师意愿合理调配师资,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校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或志愿者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结合社区、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周边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减轻教师负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