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好货带出山 闽味又飘香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第七场,非遗璀璨武术炫,海都大厦嗨翻天

市民乐呵呵地排队领鸡蛋

孩子们的武术表演,将现场掀起一个小高潮

退休人员的伞技表演,活力十足

非遗漳浦剪纸,吸引不少市民现场体验

N海都记者 王灵婧/文 毛朝青/图

一果两味的建阳橘柚、新鲜现宰的南平黑山羊肉、细腻可口的泰宁“游浆”豆腐、粒粒饱满的龙岩花生……12月7日,在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海都大厦前,人头攒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海峡都市报社承办,屏东社区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单位协办的“乡村振兴 好货带出山”2024“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活动第七场在此举办。地道的闽味“齐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与选购。

念念不忘 闽味再次燃爆味蕾

“哇,这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上午9点多到南平高山黑山羊的摊位前,羊肉就已经卖完!”市民陈先生说,他晨练时听说海都大厦有活动就立马“杀”了过来,买了许多货品,只可惜没有买到新鲜的高山黑山羊肉。据南平高山黑山羊的摊主透露,当天,他可是备足了3头羊,100多斤的羊肉,结果还没到上午9点,就被热情的顾客一扫而空了。

一旁的廖氏非遗“游浆”豆腐摊前也聚集了不少市民,大家伙儿都争着品尝这口“老味道”。“这个豆腐真好吃,上回海都举办活动,我就买了,一直念念不忘。”市民李小姐说。据了解,来自泰宁的“游浆”豆腐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七批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从清朝嘉庆年间一直流传至今,已经传到了第六代。第六代传承人廖文祥告诉记者,廖氏“游浆”豆腐与市面上的普通豆腐不同,“普通的豆腐是石膏或者卤水点聚,而我们是提取天然植物精华作为点聚剂,口感细腻”。

此外,海都到家服务和海峡都市报订阅的摊位也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现场还有建阳橘柚、福州小吃、闽派药食茶点、福鼎小吃等,各类美食齐聚。

精彩非遗表演赢得阵阵喝彩

伴随着“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的旋律,鼓楼区武术协会的孩子们身着统一的武术服饰,个个神采奕奕。随着激昂的音乐节奏响起,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一致,每一次挥动双截棍、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腾空跳跃,都洋溢着力量与韵律之美。

在这群孩子中,有一位年仅5岁半的小男孩。他小巧的身影在队伍中显得格外突出。“他对双截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初次邂逅这项技艺是在西湖公园的武术表演中。”小男孩的父亲张先生分享道。张先生说,双截棍作为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武术器械,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强健体魄,更能引导孩子深入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舞台上精彩纷呈,“三把刀”绝技惊艳亮相,萨克斯独奏悠扬动听,伞技表演轻盈曼妙,令人目不暇接。

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彩带龙在舞台上翻腾起舞,气势恢宏的福建省体健身舞龙队队员们灵巧地摆动手上的龙绳,带动一条条龙绸辗转盘旋。“我们成立6年了,都是退休人员,每天早晨我们都会训练,舞龙、伞技,等等。”福建省体健身舞龙队队长魏圣钦说。

活动现场,非遗剪纸漆扇体验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剪纸体验主要是以吉祥寓意为主,我们精心准备了8种图案,包括寓意幸福的福字窗花、象征财富的福袋、代表好运的锦鲤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艺敏介绍道,剪纸艺术全国各地都有,而福建漳浦的剪纸技法以其精细著称。漳浦剪纸,作为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自唐朝流传至今已逾千年,其独创的“排剪”技法更是声名远扬,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