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日报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也就是说,继2024年报名人数比2023年减少36万后,2025年报名人数又比2024年减少了50万。那么,考研报名人数为何会出现“二连降”?试题难度会不会因此而降低?如果不考研好找工作吗?这种现象对于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焦点一:报名少了,考研会不会容易些?
近两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下滑态势,引发人们一连串联想:报名人数减少,考研会不会更容易了?对此,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李崇圆认为,实际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报名人数多少与考试难易程度并无直接关联。
研考报名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品质的提升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出路。出路宽了,选择多了,各种毕业发展路径的相对数自然会减少。根据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情况,大学毕业后早日融入社会也不失为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之计。
有人认为,既然报名人数减少,研考试题难度也会相应降低。但二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研考试题不会因报名人数的改变而轻易改变。原因有三:从国家层面看,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标准没有变。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最高学历层次的升学教育考试,是为党和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考试强化人才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初衷和目标不会改变。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本身来看,考试科目设置、考试试题难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等是由招生单位、学科、专业等的层次、性质、属性等多种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从考生角度来看,报名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考研对手的竞争力一定会减弱。那些真正想考并且有把握考上的人应该并未减少,竞争取决于考研对手是谁而不是考研对手的数量。所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要上岸,还须静下心来提升内核、调整心态,科学高效地复习备考,才能在研考中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教育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质量关乎高层次人才选拔,试题难度不会轻易降低,这也是选拔性考试的目标及意义。
焦点二:如果不考研,好找工作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很多青年人考研是为了好找工作,但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我们似乎又可以从中看到一些青年人的新选择,这与就业观念的改变不无关系。
毫无疑问,追求高学历具有积极的一面。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对更高学历、更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许多高端、高薪的职位机会,往往对求职者的学历背景有着较高的要求,硕士学位成了不少岗位的门槛。这并非是对本科学历的否定,而是反映了当前高质量发展引发的就业市场的一种趋势和现状。
不过,与“学历内卷”相伴随的,是研究生的就业也呈现了趋紧的状况。有招聘平台的调查发现,今年硕博应届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接收函的比例甚至要低于本科生。不仅如此,由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存在,过度教育、学历浪费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普通岗位的时候,人为抬高学历要求,“高知低就”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一些高学历者专业不对口现象也较为普遍。
如今,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理性,“唯学历论”并不合时宜。从实践中看,社会稀缺的人才大多数时候并非是以学历高低来衡量的,而更多的是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由于国家对技能培训的日益重视,许多学历并不高的劳动者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职业发展的“后发优势”,一些人还成为“大国工匠”。
因此,对于青年人来说,选择考研固然无可厚非,但片面追求学历提升甚至将考研视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途径,那就有可能陷入职业迷茫的困境当中。值得期待的是,现如今有许多青年人已经从单纯追求学历的“单向道”上跳了出来,他们更注重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扩大知识范围,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但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大趋势。
焦点三:研究生教育该如何转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自2015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474万人峰值,现在出现“二连降”,且降幅有增长趋势,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即研究生教育应该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量质齐升,转型势在必行。
对于考生而言,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考研赛道,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更趋理性和现实性的发展出路。那些退出的学生意识到与就业相比,考研不再是首要选项。不少人付出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找工作却不如预期,就业竞争力没有明显提高,部分学生了解这种情况后最终选择放弃报考。
对于社会而言,崇尚高学历、过于看重学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现象,由此引发的过度教育、消耗教育问题积重难返。必须清醒地看到,“卷学历”现象还很严重,考研的录报比仍然低于25%,考研难度并未降低,报名人数明显减少的2024年的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分数“不降反涨”。考研人数下降的“拐点”出现后,接下来几年可能还会继续下降。但仅仅由于报名人数减少,不足以使“卷学历”降温。
202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显示,拟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持续多年研究生扩招与考研报名人数减少共同发挥作用,对于设立学位点的高校而言,这种影响首先波及的是边缘化的高校和学位点,可能表现为无人报考与难以就业同时出现,然后逐渐会扩大到更多的高校,包括一些知名高校的边缘学科与专业。在日益激烈的研究生生源竞争中,高校应该抓住机遇,依据社会发展设置学位点,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考环节、培养方案,改进培养模式,做好高校与用人机构的衔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市场满意度。
具体来说,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深刻细致了解研究生的真实成长发展需求,构建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二是深度对接、融入市场,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