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顺利闭幕

这些“八闽绝技”哪个最受欢迎

手工彩绘玻璃作品

影雕技艺展示

微雕技艺作品

连德理的作品《穆桂英》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

莆田木雕技艺展示

点茶

树叶吹奏现场表演

柘荣剪纸展示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苏鹏峰 文/图

12月12日下午,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顺利闭幕。大赛共20支参赛代表队、1997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激烈的比拼和精彩的角逐,66个赛项一共产生了228枚金、银、铜牌。

活动期间,福州手工彩绘玻璃技艺、龙岩树叶吹奏技艺、宁化木活字印刷术、南平仿宋点茶等具有福建传统特色的“八闽绝技”轮番上演。多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向社会公众展示独特的绝技绝活,让大家近距离观摩匠人匠心之美,亲身感受“技能福建”的魅力。

按照“挑战性观赏性强、受欢迎”原则,活动采用“专家代表评选+观众投票”方式,从10个“八闽绝技”项目中评选出5个最受欢迎项目。最终,德化瓷雕技艺、厦门惠和影雕、微雕制作技艺、树叶吹奏技艺和仿宋点茶等5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评最受欢迎项目。

手工彩绘玻璃技艺

选送单位:福州市人社局

手工彩绘玻璃技艺,是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百年手绘玻璃技艺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是运用矿物釉料和画笔、刻刀、毛刷、针筒、花嘴、净布等材料工具,在恒温恒湿无尘环境下,根据彩绘主题,在玻璃胎体上手工逐笔进行配色、立线、上色等绘制,制作彩绘玻璃工艺品的能力。2000多个色号的矿物颜料通过画师娴熟的手绘技法,随着气温湿度逐渐产生极其丰富的层次感,绘制过程中自然流淌的渐变色具有螺钿般的肌理感,山、水、石、花朵、树木的脉络与纹路、质地与凹凸,栩栩如生。

厦门惠和影雕

选送单位:厦门市人社局

惠和影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老字号,也是金砖厦门会晤的国宾礼品。由清代石雕圣手李周首创,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李雅华是影雕技艺的第十六代传承人。影雕技艺是在传统石雕工艺“黑白针”的基础上,将绘画艺术融入石雕工艺而创新发展起来的独特雕刻技艺手法,因其雕刻的艺术形象逼真,犹如摄影,故称“影雕”。

惠和影雕的绝技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制工具之绝。惠和影雕需使用特质的合金钢錾,确保每一凿的精准与细腻。二是工艺技术之绝。从打稿、画图、初雕、细雕、精雕等工艺流程,都考验匠人技艺;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展现无与伦比的细节与逼真度。三是艺术呈现之绝。黑底纯色石板上,点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逐而形成一幅犹如摄影的作品,犹如“滴水穿石”般,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

微雕制作技艺

选送单位:漳州市人社局

微雕制作技艺于2022年被正式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微雕技艺以其精细入微、巧夺天工的特点,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许通海大师更是将这一传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20年10月,许通海大师受邀设立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通海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室,立足于该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打造了一套独具职教特色的技艺传承体系,将微雕艺术的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微雕艺术传承人。

德化瓷雕技艺

选送单位:泉州市人社局

德化白瓷,以其纯净的白色和温润如玉的质感闻名于世,被誉为“白如雪、润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陶瓷艺术瑰宝。连德理大师,不仅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更是全国技术能手。他的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生动的表现力,曾在国家博物馆引起轰动,如《神话》、《穆桂英》等作品,不仅栩栩如生,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连德理大师将亲自展示德化瓷的精湛技艺,包括捏、塑、刻、刮、接、贴等多种传统技法,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德化瓷的独特魅力。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

选送单位:三明市人社局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活化石。2011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宁化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人素有敬祖穆宗的传统。目前,宁化有客家姓氏祠堂238座,收集到完整系统的族谱70余姓。客家人对族谱修订梓印极为重视,在印刷业发达的明中叶时期,宁化开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目前宁化已发现尚在民间保存的康熙壬寅年《李氏族谱》、乾隆廿八年《吴氏族谱》,以及宁化客家族谱馆收藏的乾隆辛丑年《蓝氏族谱》(翠华阮甸臣梓)等用木活字刻印的老族谱。

莆田木雕技艺

选送单位:莆田市人社局

莆田木雕,是中国木雕四大名雕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木雕以精细的雕刻技艺、生动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

莆田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是根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创作的,由全国技术能手郑春辉设计,并带领工作室团队耗时四年创作而成。作品取材一棵长近13米的千年香樟木,分为正反两面进行雕刻,正面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张择端版本,融汇了镂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雕刻技法;背面取材于清宫画院版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浮雕为主要手法进行雕刻,让两幅国家瑰宝的优美画卷在这棵千年樟木上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寄寓着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精神价值的传承。

仿宋点茶

选送单位:南平市人社局

仿宋点茶流程标准包含“七汤点茶法”的方式,分七个步骤完成一盏茶,且要沫饽色白、丰富、绵柔、丝滑、细腻、持久。使用建盏、蒸青研膏茶或当下六大茶类原料(创新),进行冲点、品鉴、审评沫饽的色、香、味,在点茶的基础上衍生为斗茶(两人以上可进行),斗浮、斗色、斗味,升华到艺术层面的有“水丹青”(在沫饽上呈现文字或物象)、“漏影春”等。

树叶吹奏技艺

选送单位:龙岩市人社局

树叶吹奏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客家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技艺,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邱少春在继承传统吹叶的基础上,结合乐器法理论和几十年舞台表演与教学实践,建立了艺术风格严谨的树叶吹奏“庭院派”体系。树叶吹奏擅长模仿鸟鸣、语言类声响及抒情歌唱,“庭院派”体系的建立,既修复传统技法又推进了重奏、合奏等表演形式,让古老的民族艺术重回高雅的艺术殿堂。

柘荣剪纸

选送单位:宁德市人社局

柘荣剪纸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柘荣剪纸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既承传了中原剪纸的写意、质朴、浑厚,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灵动秀丽、细腻柔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孔春霞从小得祖辈相传,八九岁便学剪花样,现为柘荣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剪纸在传统的技法上不断锐意创新,融入各门艺术之精髓,在材质上采用了金箔、银箔、红绒纸、铜版纸等,在色彩上运用分色、剪贴套色、点色、衬色等手法,让剪纸作品更加厚重充满时代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