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雪薇梁展豪 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郭雅莹 见习记者刘宇捷 文/图) 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活动在平潭举行。从平潭高铁站出发,驱车约20分钟,便可抵达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从远处望去,建筑外观设计形似山峦,又像海浪,极具造型感。
位于平潭北部的壳丘头遗址群,包括西营、壳丘头、东花丘、龟山等遗址,是目前福建沿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之一,被国际考古学界认为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也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地的关键区域。今年3月,壳丘头遗址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集考古发掘、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2.5亿元,展厅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以“源”“流”“彩”为主线,分设“平潭史前文化”“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以及“南岛语族艺术”三个展厅,全方位展示南岛语族的独特文化。
徜徉在历史中,陶支座、石锛、骨匕等珍贵文物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穿越时空,匆匆瞥见先民们劳动耕作的日常。
“在东花丘遗址,除了本土的陶器,也有一些来自闽北地区,它们之间有着鲜明的审美差异,这恰好说明了平潭岛土著文化与来自闽江上游等周边地区的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观众们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开启一场探秘史前海洋文明之旅。
“壳丘头遗址群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实证。”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在这一研究框架下,在平潭建立了服务于相关科研工作的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壳丘头遗址公园则将成为面向公众进行壳丘头遗址及南岛语族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载体。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作为壳丘头遗址公园的核心项目,是遗址公园最重要的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