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沈舜枝 连铮 文/图
68岁的蔡文苗告别“报痴”的生活几年了。
“疫情时常常为了找一个报亭走很远的路,后来就没买了。”老蔡说,这几年,身边的老年人读报看书的少了,他很怀念以前老人会里大家一起读报看书的时光。
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相比年轻人,泉州的老年人阅读活动较少,这个群体所接触的报刊也在减少。本报呼吁有更多的乡贤达人、热心人士、爱心企业能伸出援手,积极参与,一同关爱老年人,给老年人订送一份“带热气”的报纸,送上一份“暖人心”的精神食粮。
“以前,我们常聚在一起看报读书”
蔡文苗是石狮人,年轻时做生意,二十几年前就不再做事了,专注做社会公益,目前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老蔡是个“报痴”,当了本报20年的忠实读者,不仅读报,还收藏报纸,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海都报。他喜欢报纸上的深度报道,喜欢体育新闻,以前出门都常带着报纸,走到哪里有空闲了,就拿出来看。
“疫情时,街上的报亭少了很多,有时候要买一份报纸要跑很远。”老蔡说,刚开始他还每天都会买报纸,后来不能出门了,就没再买了。
因为爱看海都报的体育新闻,老蔡爱上了羽毛球,并练了一身好球艺。没再做生意以后,他还专门去参加考级,一直考到国家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在,他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泡在羽毛球馆里。
老蔡说,这几年身边的老年人读报的变少了。“以前我们在老年活动中心,常聚在一起看报读书,现在很少了。”老蔡说,他们村的老年活动中心以前有好几份报纸,现在很少见了,他很怀念以前一起读报看书的时光。
“社区有个老年人读书会,该多好”
87岁的张炼成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退休后当了一名社区图书馆管理员。他每天上午到图书馆,看看书,读读报。
“每天都有老人过来,聚在一起读报看书。”张炼成说,这几年,社区图书馆有一些与外头的互动活动,与小学生、中学生互动的阅读活动比较多,相比之下,老年人的阅读活动就比较少了。
黄宝算阿姨是个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她热情爽朗,家里常聚着许多邻居,她常常会给大家读报。“社区里的文化类活动很多,但针对老年人阅读的活动还比较少。”黄阿姨说,她年年订海都报,邻居来喝茶,她也会读报给她们听。她说,要是社区有专门的老年人读书会,那该多好,她也想参与。
记者从泉州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针对老年人阅读的活动还比较少,但这个领域正逐步获得更多人关注。
泉州老年人阅读场所正在增加
今年10月底,1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扩大老年读物供给,鼓励个人、社区、机构、企业等,普及老年阅读知识,开展老年阅读活动。
12月16日,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泉州老年人阅读活动较少,近几年有关推进老年人阅读的工作做了不少,最主要的是增加老年人阅读场所,目前全市长者食堂大部分开辟有老年人阅读的学堂,还有农村幸福院也是老年人阅读的重要场所。
【征集令】
来!给长者送一份海都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从2019年建设首家长者食堂后,泉州目前已建成数百家长者食堂。长者食堂为社区老人提供优惠健康的美食,受到老年人的广泛欢迎。近年来,一些长者食堂在提供老年人就餐的同时,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课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广大市民不妨给老年人订一份报纸,送一份精神食粮。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深耕报道泉州闽南文化生活,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宗旨,是泉州人自己的报纸。给老年人订一份报纸,花少钱(注:1份年订价298元),却是在办大事。因为这是一种仁爱善举,可谓是在积德存善,也体现了当代贤者大爱无疆的胸怀;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读报、阅报,从中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自己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即日起,本报发起征集令,一方面征集有读报需求的老人、机构和单位,另一方面征集愿意订报送老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如果您忙于工作,不妨订一份海都报,陪一陪自己的父母;如果您事业有成,不妨订一份海都报,请为您骄傲的老家长辈看报纸;如果您是一位有爱的企业家,也不妨订一份海都报,请各类养老机构的长者看报纸。
一份报纸,一份爱心!来吧!让我们拨打968880,一起献爱心、传递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