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百姓舞台叫好又叫座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第八站走进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投“福”币、拓“福”印、吃汤圆、看表演,将民俗、非遗带入社区

中山社区时装舞蹈队

市民对活动提供的汤圆味道点赞

市民体验拓“福”

N海都记者 吴诗榕/文 毛朝青/图

吃汤圆、看表演、投“福”币、拓“福”印……12月20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海峡都市报社承办、福州市鼓楼区海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海容社工”)协办的“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活动第八站,在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举行。此次活动将传统民俗、非遗文化带入了中山社区,与市民一同品汤圆、玩小游戏,共度冬至。

吃甜蜜汤圆 过温暖冬至

“咕嘟咕嘟”,在中山社区大舞台入口处架着一口大铁锅,清水沸腾,锅里一颗颗白胖的汤圆正翻滚着。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手持铁勺小心搅拌着这一锅“幸福汤”。

另一侧,市民们排成长龙,每个人都拿着碗勺有序等待着。81岁的曹阿姨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捧着刚接过的汤圆,轻轻咬了一口,她感慨说:“真甜啊!我家就在附近,能来社区和大家一起吃汤圆、过冬至,特别开心。”

另一边的拓印摊位前,同样人头攒动。薛阿姨正全神贯注地创作着她的“艺术品”,她将一个印有小蛇图案的模具放置在红纸上,随后拿起拓印笔蘸取金黄的颜料,将模具的每一处镂空填满,“我要把这张小蛇带回去给孙子看,多可爱呀”。

“叮铃铃”,一阵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响起,是投币祈福展区传来的“欢乐信号”。市民们排成一列领取象征着好运的“铜币”。前方的方形框架内悬挂着一个铃铛。“准备,投!”今年77岁的林阿姨站在起点,屏息凝神,瞄准目标,用力一掷。“我中了!我一次就中了!”铜币精准地击中铃铛,伴随着清脆的响声,林阿姨兴奋得像个孩子。

同心大舞台 叫座又叫好

彩带翻飞、油纸伞旋转、三把“刀”亮相……随着热闹的音乐响起,中山社区同心大舞台上,一场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文化盛宴火热开演。首先亮相的是舞龙表演,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彩带龙在舞台上翻腾起舞,福建省体育健身舞龙队队员们灵巧地摆动手上的龙绳,带动龙绸辗转盘旋。“好好好!”台下响起阵阵叫好声。

紧接着,油纸伞表演者登场。在舞台一侧,她们手持伞柄,轻盈旋转油纸伞,伞面随之舞动。“这支舞主要想体现在温柔的江南水乡,游船轻轻摇曳,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这支舞。”舞者“岁岁”告诉记者,这支舞运用了油纸伞这一传统元素,展现江南水乡的柔美、雅致,在舞蹈编排上,强调动作的柔美与流畅,以及与油纸伞的互动。

“中山社区时装舞蹈队主要由退休人员组成,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中山社区时装舞蹈队队长汤女士介绍,这次他们准备了一场时装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通过身着傣族、藏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服饰,展现各个民族的独特风采,向大家传递节日的喜悦之情。随着音乐响起,舞蹈队成员们翩翩起舞,将时尚元素与蓬勃活力相结合。

除舞台表演、互动游戏、分享汤圆外,现场还设有“健康义诊”、法治安全宣传等活动。海容社工表示,通过闽人智慧活动能够搭建一个平台,引进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向市民开展法治安全宣传活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