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12月20日,泉州市“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排头兵”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泉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今年1—10月,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8%,限额以上民营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19.3%,民间投资增长9.9%,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据悉,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近年来,泉州打好“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优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内生动力、发展韧性,全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泉州增速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
会上,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晞介绍,泉州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呈现“七八九九九”特征,即贡献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和九成企业数量,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体育用品集群成为2024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晋江运动鞋原辅材料、南安水暖厨卫、德化白瓷、洛江施工装备、安溪半导体照明等5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茁壮成长,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60万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不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打造“泉心泉意”营商服务品牌,勇当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排头兵。特别是面临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泉州拿出了“敢拼、爱拼、善拼”的改革精神,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
科技创新“四个倍增”
徐晞介绍,泉州重点聚焦创新、链条、金融、政务等四大领域,以增值化集成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在创新方面,泉州强化抓创新促应用,加快科技创新“四个倍增”,推动创新政策与招商、产业、教育、人才等专项政策的协同叠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民营企业向“新”求质。
据介绍,“四个倍增”包括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拉动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200亿元,比增19.4%,增速居全省第一;实施高企倍增计划,推动全市高新企业保有量达3084家,占全省比重21.3%;实施高端研发平台倍增计划,累计服务企业1562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10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206项;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全市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4个。
拓展“链条+”增值空间
泉州围绕龙头带动强链、增资扩产补链,以工业园区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跨域拓展。
一是龙头带动强链,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库并编制《县域重点产业链情况表》,加速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进阶。二是增资扩产补链,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改贷”配套贴息政策,通过市本级再给予1%的贴息支持,实现了部分技改项目“零利率”贷款。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领域,连续三年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总量占全市工业投资七成以上。三是园区建设延链,推广龙头企业自建园区、中小企业“拎包”入园模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截至目前滚动推进100个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2030万平方米,拉动投资超千亿元,实现投产企业超千家。
做优做大“金融+”增值平台
泉州瞄准民营企业资信、抵押、过桥等核心节点,完善“财政+金融工具”政策组合,定制针对小微、科创等场景的分众化金融服务。
据了解,泉州持续推进“政银企担”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收集并向银行业机构推送有效融资企业清单8009家,成功放款757.8亿元;建立“再贷款+”多维管理平台,定向支持民营企业数智、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直通平台,助力民营企业便捷高效融资;搭建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型母基金20只、总规模630亿元,实现市、县两级“母基金”全覆盖。
累推9批107条纾困减负举措
泉州结合泉州民营经济特点和产业链条实际,体系化构建“泉心泉意”营商服务品牌,累计推出9批107条纾困减负举措,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第一,规范便捷优服务,“一企一策”解决龙头企业具体问题,“普惠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在全省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试点建设,设立14个证照补齐服务窗口,梳理免提交高频证明材料清单70项;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联办服务。
第二,智慧高效促提升,迭代“政策找企”2.0版,累计发布政策超5600条;上线“数字超市”平台,推出46家数字化服务商和超400个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设立市县一体化企业上市服务平台,累计推动11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此外,破除壁垒,推行无偿“帮办代办”“模拟审批”服务机制,变“你来办”为“帮您办”,扩大政策奖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加速民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