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值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12月22日上午,来自澳门奎霞保生大帝值理会的50位保生大帝信众,抵达泉州花桥慈济祖宫进行参香礼拜,并开展了澳、泉两地保生大帝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海内外乡亲社团敦睦联谊。
以“古礼”参香礼拜,展现国家级非遗文化
上午11时左右,在花桥宫内,拜献保生大帝仪式以“古礼”方式进行,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生大帝民间信仰文化。来自澳门的交流团一行,先向花桥宫神灵保生大帝参香礼拜,并献花果,行三鞠躬大礼,以祈求保生大帝神灵赐福万民、阖家安康。
“在我的童年时代,祖祖辈辈就把保生大帝当作故乡的神明。”澳门奎霞保生大帝值理会相关负责人林金鑫说道。
据宗谱记载,林金鑫的先祖于南宋期间迁居至南安奎霞,至今近800年,同时修显淋宫供奉保生大帝。而自明朝起,先祖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开始漂洋过海去南洋;先祖每当出外都会到显淋宫祈求保佑,乡亲逢建宅或凶吉事宜的择日也会请保生大帝做主,久而久之就成为奎霞人精神上的保护神。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澳门福建社团的一大特色,比如妈祖、保生大帝、陈靖姑这些神祇,都有很多信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林金鑫进一步介绍。
澳门奎霞保生大帝就源自南安的奎霞显淋宫,2004年分炉到澳门,供奉于澳门奎霞显淋宫。2017年,澳门“奎霞保生大帝值理会”正式成立,首次以“值理会”之名举行回乡乞火活动,如今,分炉到澳门的保生大帝已在澳门扎根。
带上后辈寻根,盼以后常回家看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量的闽籍乡亲离开家乡外出寻求发展。”林金鑫告诉记者,他的老家是泉州南安石井镇奎霞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成为村里第一代前往澳门发展的人,一开始只有50多位奎霞村民到澳门发展,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搏、进取,如今在澳门已发展至110多户,共700多人。
“此次来泉州,我们特地带上三个00后的亲人后辈一起回家看看。”林金鑫说。他们首站抵达的是南安奎霞村,让后辈了解他们的根在哪里。同时,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奎霞村的华侨历史建筑,并参观郑成功纪念馆,激励后辈爱国爱乡。“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到泉州,前两次为2021年、2023年,三次都是选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回到家乡,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林金鑫说。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乡亲团回到泉州拜谒保生大帝,真切感受到了同根、同种、同源的历史文化渊源。”00后林汶晖说,其实他对泉州并不陌生,小时候爷爷奶奶就经常在清明、春节期间带着他回泉州探亲,希望以后能常回家看看。
□相关链接
保生大帝,又称花桥公、大道公、吴真人(979—1036),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人。坐落于泉州古城中山南路的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宋绍兴年间,为吴真人生前行医故址,庙宇内供奉着的吴夲,是在闽台和东南亚等地被尊称为吴真人、保生大帝的“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