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沉浸式体验 让非遗活起来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走进泉州非遗馆;传承人现场展演,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互动

提线木偶吸引观众互动

各式花灯流光溢彩

展品引人入胜

非遗馆让市民游客更了解泉州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林良标/图

泉州提线木偶戏、南音、木雕、剪纸、木偶头雕刻、花灯……12月21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海峡都市报社、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多彩非遗·让生活更美好”2024“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社区行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顺利举行,活动热闹非凡,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展演各类非遗技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互动体验,感受非遗里的“闽人智慧”。

提线木偶“吸睛”

小观众争相合影

21日上午,在泉州非遗馆三楼的提线木偶戏互动舞台上,泉州木偶戏剧团的青年演员胡力伟,提着一个身穿蓝布衣、头戴僧帽的木偶,站在舞台中央,为现场观众演绎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

只见他手指翻动,拨弄丝线,“小沙弥”活灵活现,逗得在场的小朋友开怀大笑。“哇,太好看了!”7岁的小朋友鹏鹏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体验非遗,很是兴奋,演出结束后,争着排队与“小沙弥”和胡力伟拍照。

“表演者要操纵那么多条复杂的线,真是让人惊叹。”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游客陈女士,是第一次来泉州,看完木偶戏表演后,决定多留几天,好好游玩一番。

南音袅袅,乡愁缕缕。看完木偶戏表演后,不少市民游客被美妙的音乐吸引住了,纷纷前往南音互动舞台。一曲曲南音,清新柔丽、风雅婉转、韵味悠长,极富感染力,使市民游客沉浸在悠久的古乐中。听完南音,再参观馆里的南音展览,就变得更加直观有趣了,进一步了解南音的历史、南音的乐器,加深对南音文化的了解。

木雕魅力非凡

游客叹不虚此行

而在二楼,泉州剪纸、木偶头雕刻、木雕的手工坊前,人头攒动,大人小孩一同投入探索非遗的奥妙。

“谢谢大家驻足我的手工坊,一道领略泉州木雕的魅力!”在泉州木雕的手工坊前,泉州市非遗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郑煌祥正在教小朋友雕刻木头的技法,桌上还展示着他的木雕作品,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10岁的悠悠在郑煌祥的指导下,一刀一刀地削着老樟木,不一会儿就喊停了,感慨木匠师傅的工作太辛苦了。“雕刻木头是门很深的功课,握刀姿势不对,发力有问题,刻出来的木头线条就会歪歪扭扭的。”郑煌祥说。说罢,他讲起自己的学艺经历,大家为木雕传承人的工匠精神点赞。

泉州花灯是南方花灯的典型代表,起源于唐,盛于宋元,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彩扎灯、刻纸灯、针刺灯争奇斗艳,流光溢彩。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随后,在花灯展区,目之所及,皆是各式做工精美、工艺独特的花灯,吸引大家拍照打卡。这里不仅有争奇斗艳的花灯,还有图文并茂的花灯知识展板,以及趣味答题点灯游戏,大家参与答题,进一步了解泉州花灯。

“泉州的非遗太精彩了,这次来泉州不虚此行,下次还来。”游客黄女士感慨道。

“闽人智慧”的重要体现

让生活更美好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目前,全市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有3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8项省级非遗项目、333项市级非遗项目。拥有国家级传承人53人,省级传承人204人,市级传承人705人。

“我馆设有15个工坊和互动舞台,游客可近距离感受非遗项目,并与非遗传承人互动。”泉州市非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荟萃全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除开展常态化非遗互动体验、展览展示、非遗展演外,还专门展出650多件各类非遗展品,以《物华之美 民间瑰宝》《泉腔之韵 晋唐遗响》《民俗之风 浓情闽南》《天工之巧 匠心营造》四部分,展示泉州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

泉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蕴含着精湛技艺与独到匠心,既是一种历史遗存,又是一种活态基因,是“闽人智慧”的重要体现。“非遗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泉州非遗魅力的窗口,更是一个让海内外游客了解泉州的绝佳场所。”该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能更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让生活更美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