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少人饱受嘴唇干裂、起皮之苦,即使大量饮水也难以缓解。这背后可能并非仅仅是缺水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唇炎在作祟。究竟唇炎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为什么会得唇炎?中西医各有解释
唇炎作为唇部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从西医角度看,咬唇等不良习惯、日光照射、局部物理或化学刺激、心理精神压力、自身免疫紊乱及遗传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例如,冬季的寒冷、干燥、风吹等外界环境会对唇部皮肤造成刺激,破坏唇部的屏障功能。
另外,不良生活习惯,如频繁舔唇,会使唇部水分蒸发加快,唾液中的酶还会刺激唇部皮肤;经常撕嘴皮,则会损伤唇部皮肤完整性,让唇部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引发炎症。
从中医角度而言,唇炎与脾胃功能失调紧密相关。所谓“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就是说,脾胃运化失常,会导致唇部得不到充足滋养,从而出现干燥、起皮等问题。同时,脾胃湿热、风火相搏等,也可能上攻唇部,引发红肿、瘙痒、渗出等症状。
得了唇炎怎么办?中西医各有对策
得了唇炎,首先要去除诱发因素。比如,改变舔唇、撕嘴皮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注意唇部保暖和保湿。
在涂抹药膏方面,症状较轻的唇炎,可涂抹含有凡士林、甘油等成分的唇膏或药膏,起到滋润和保护唇部的作用。若唇炎伴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瘙痒、渗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类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合并感染的情况,还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膏。
中医治疗唇炎,外治包括中药涂擦、中药湿敷等,内治可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例如,对于脾胃湿热型唇炎,可选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清胃黄连丸+四君子丸;对于脾胃虚弱型唇炎,可选用健脾益气的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对于风火相搏型唇炎,可选用疏风降火的方剂,如双解通圣散。中西医结合治疗唇炎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中如何保养? 重在保洁与保湿
日常护理方面,要保持唇部清洁,可使用温水轻轻擦拭唇部,选用纯棉的湿巾(无酒精)或者纯水棉片。唇部保湿是关键,可选择无刺激、成分简单的唇膏,多次涂抹,尤其是在进食、饮水后。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风吹、寒冷等环境因素对唇部的影响。在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唇部的刺激。
此外,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唇炎的恢复。还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为唇部提供营养支持。
中医方面,还可以通过食疗辅助治疗,比如食用一些健脾利湿、清热降火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绿豆等。也可以尝试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
□小贴士
如何选唇膏?
答:皮肤科医生选择唇膏时,首先会关注唇膏的成分。倾向于选择含有天然油脂(如凡士林、羊毛脂、荷荷巴油等)、蜡质(如蜂蜡等)和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钠等)的唇膏,这些成分能有效滋润唇部,防止水分流失。同时,尽量避免选择浓烈香味和特殊颜色的唇膏,含有香料、色素、防腐剂等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唇部皮肤。
问:如果看不懂润唇膏成分,怎么选?
答:可以先从唇膏的质地和使用感受来选择。如果唇部非常干燥,可选择质地较浓稠、滋润度高的唇膏;如果唇部干燥情况不严重,质地轻薄一些的唇膏可能更适合。
(本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钟长鸣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