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虹桥上,行人熙熙攘攘,一艘船眼看就要撞上桥了,船工们奋力降落桅杆,引得周边的行人驻足观望。而这一幕,恰好被宋代画师张择端画入了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就像是一部微型的北宋发展史,展现了当时发达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以及交通工具。
一千年后,一名叫冶文彪的作者对《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和人物进行巧妙联想,虚构出了一部爆火的探案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近日,改编自冶文彪同名小说,由张颂文、白百何主演的古装悬疑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一经开播便广受好评,被称为“古装版狂飙”。
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人们仿佛也跟着张颂文、白百何饰演的剧中人物,回到了千年前的繁华古都,过一回宋朝人的生活。
宋朝很繁荣
GDP占全球22.7%
《清明上河图密码》网络版每集片尾的“宋朝很潮 宋潮小百科”,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结合剧中细节进行介绍,让观众追剧更“丝滑”。
你知道宋朝的商业有多繁荣吗?历史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曾推测,宋朝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当时占全世界的22.7%!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得无数外商坐船前来,发达的商品经济带来了大额税收。而因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泉州曾居世界第一大港。
“小广告”创意十足
发达的商业离不开广告,广告行业最初是在宋朝开始兴盛的。
宋朝是中国古代民间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市民经济崛起,老百姓开店做生意容易,政府也积极鼓励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为获取稳定客源,茶馆、酒肆、浴室、药铺、香铺等常常会通过一些手段提高知名度。
就以酒肆为例,孟元老在 《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在北宋的都城开封,大型酒肆往往在门楼上悬挂五彩的飘带,百姓老远就能感到店家的宏伟气派。
除了飘带,还有一种“招子”,也就是那时候的招牌,也具有广告的作用。在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店门口放着一块“久住王员外家”的招牌,表示这是一家“五星级客栈”,里面舒适干净,适合宾客久住于此。
整幅《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商业广告多达42个,招牌则多达23个。不仅如此,在画中,还出现了一种灯箱广告,如“孙羊正店”前面的三块灯箱,外面贴上一层写着店名的白纸,里面点上蜡烛,简直是那时候的LED广告牌啊。
宋朝很好玩
瓦子里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开篇就是绚丽的孔明灯、打铁花,瓦子里热闹非凡,还不时冒出外国人的身影,处处彰显着东京城的繁华。
第一集里,赵不尤(张颂文 饰)和温悦(白百何 饰)去了瓦子看戏,有皮影戏、傩戏。在他们行经的场景中,还出现了目连戏、高跷、药发木偶戏(一项烟花杂技,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蹬技等非遗表演,就算是现代人,看到这些场景都直觉眼花缭乱。
瓦子放在今天,就类似于现代的娱乐中心、综合商业体,集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东京城里的瓦舍,仅史料记载就多达9个,有说书、弹唱、杂剧、戏剧等诸多观赏项目,尤其是节日期间,几乎每个瓦子里都人满为患。
想喝酒去“脚店”
除了适合平民百姓的瓦子,《清明上河图密码》中还展示了上流人士经常光顾的酒楼樊楼。
樊楼曾是北宋时期东京的地标性建筑,早期的餐饮旗舰店,每到节日盛况空前。宋朝严禁售卖私酒,想要喝酒可以去“正店”或“脚店”。正店相当于有酿酒许可证的豪华大酒店,而“脚店”虽没有酿酒权,却可以购买官营酒库酿造之酒,或从正店批发酒类卖成品酒。
东京的七十二家正店中,樊楼最为出名,被誉为“京师酒肆之甲”,能够接待大量客人且通宵达旦营业。剧中赵不尤的老爹最爱去樊楼,还要坐在C位(中心位置)看表演。而赵不尤认为樊楼根本不是他这等人能去的地方,生死之际最想得到的是“流霞”,流霞在当时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精装茅台。
宋朝很时尚
澡堂开进了办公场所
除了逛瓦子、喝酒,赵不尤、顾震(周一围 饰)还经常出现在澡堂里,观众忍不住发问:洗浴文化难道起始于宋朝?
洗浴文化并非始于宋朝,但确实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爆发,商业性质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不仅提供了基本的洗浴服务,还衍生出了搓背、按摩、刮胡子、梳头等附加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且公共浴室普及程度很高,甚至开进了书院、办公场所、养老场所、监狱等场所。类似现代香皂、沐浴露的澡豆也应有尽有,清洁、美白、润肤,品种丰富,功能齐全。
“花美男”无处不在
此前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热播剧,观众了解到宋人爱插花、焚香、点茶、挂画,《清明上河图密码》则把这些宋人风雅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致。
剧里经常能看见人们把花插在头上,有的在发髻上,有的在鬓边,还有的在帽子上、衣服上,几乎随处可见“簪花”,而且更让人意外的是,“簪花”的人不乏男子。
其实在宋代,“花美男”无处不在,簪花最初多发生在皇帝游行、祝寿、闻喜宴之类的官方活动或宴会上,而后民间百姓开始效仿,上至皇帝百官,下到平头百姓,无论男女,都喜欢簪花。剧中的反派萧逸水头上就有一朵大红花,和他杀人不眨眼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超级网红”也带货
风靡一时的香文化也在《清明上河图密码》里有不少体现。比如繁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的招牌,这些香店门前搭有彩门欢楼,装饰精美,展示了宋代香文化的繁荣景象。
剧中的章七娘(张馨予 饰)可谓集“财貌”于一身,既富甲天下,也倾国倾城。以章七娘的姿色,放在今天想必也是位“超级网红”,只要她一出现,全体女生都会抢购“章七娘同款”。
宋朝也有职场戏
吃瓜吗?来看八卦消息
在繁荣的经济环境下,宋朝的职业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据《清明上河图密码》结尾的《宋潮小百科》介绍,宋朝有着各种制造加工工厂,技术人员规模不断壮大,且瓦舍的娱乐产业发展繁荣,各种表演形式备受欢迎,民间艺人就有很多,还出现了小报记者、写手等职业。
《宋潮小百科》介绍,宋朝伴随印刷业的发展,书籍可以大量生产,宋朝民间逐渐兴起了传播朝野秘闻、八卦消息的小报,于是记者行业逐渐兴起。
房产中介叫“房牙”
剧里“帽妖案”的背后核心是“炒房”。温悦一心买房,把攒了多年的钱下了定金,然而在签字画押办贷款之前,章七娘的插手导致一家人买房梦碎,并放言解库都是她开的,只能继续过着租房蜗居的生活。看到这里,网友纷纷表示:宋朝也有房奴?还有房贷?甚至有中介?
确实,早在宋朝就有了贷款买房一说,为买家提供贷款的正是解库,而提供房地产交易服务的人则被称为房牙,兼有促成交易、充当担保等职能。
小哥跑单跑了千年
除了房产中介,剧中还出现了外卖员、讼师等职业。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饮食文化繁荣,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市民不再满足于在家中烹饪食物,于是催生了外卖服务。赵不尤就是看到张择端笔下一位外卖员和一处宅子门口的女人四目相对,找到了办案线索。
另外,商业繁荣还推动了民众维权意识的提升,进而产生了类似于律师的讼师行业,为民间的百姓提供司法方面的帮助。想要成为一名讼师,需要熟识律法条文、诉讼程序,并且文笔好,而赵不尤恰好都满足这些条件。被大理寺辞退后的赵不尤,很快就想到了讼师这条路,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赵不尤讼师摊儿还没开张,就被赏识他的顾震“挖”走了。
(综合央视、新黄河客户端、北京晚报、乐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