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高考601分读本科高校殡葬专业

冷门专业怎成香饽饽

N综合中国青年报

央视网 工人日报等

近日,有关殡葬专业的新闻屡上热搜。先是山东一地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招聘1名遗体冷藏室管理员,要求面试者先在遗体冷藏室待10分钟,表现合格后方可进入面试阶段;又有学生以601分的高考成绩进入民政职业大学,就读于我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死亡”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存在不少忌讳,为何最近殡葬行业却成了求学和就业的“热门”选择?

现状

殡葬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在民政职业大学2024级新生中,来自浙江金华的陈雪彤以601分的高考成绩位居第一。她选择这所今年刚升格为职业本科高校的殡葬专业就读——这也是我国殡葬行业首个职业本科专业。

陈雪彤对殡葬行业的了解来自博主的视频。一名职业为防腐整容师的博主,用幽默、诙谐、契合年轻人喜好的风格,改变了陈雪彤原本对殡葬行业“严肃”的印象。

“好就业”也是陈雪彤选择殡葬专业的主要原因。经过一番网上检索,她和家人一致认为殡葬专业的就业前景广,并最终选择了这所位于北京的新设职业本科高校。

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人才是殡葬行业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

民政部《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605个,其中殡仪馆1788个,殡葬管理机构782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837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9.1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8万人,火化炉7713台。

作为民政部的直属院校,民政职业大学曾在全国展开相关调研,调研中大多数殡葬服务单位都表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近千万,治丧亲属上亿人,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十分紧缺,且现有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够高,限制了殡葬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是否会有其他行业的人才跨行就业?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张丽丽观察到,虽然殡葬行业存在行业壁垒,大多数人出于心理障碍等因素很少主动转行进入殡葬行业,但是随着殡葬行业专业化程度加强、透明度提升以及其他行业人才的溢出,跨行业报考殡仪馆等岗位的本科毕业生逐渐增加。

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陵园服务与管理教研室主任翟媛媛认为,殡葬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专业,相比其他行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小,同时收入稳定,这也是很多新生报考的原因之一。

在“求贤若渴”的现实情况下,今年的殡葬本科专业一诞生便“供不应求”,报考生中还包括希望进一步提升学历的专科生。

改变

“忌讳”与“前卫”的碰撞

逄琳的高考分数比当地一本线高了20分。在选择殡葬专业时,逄琳也曾陷入迷茫。

逄琳的爸爸很支持她,觉得殡葬专业好就业,但是逄琳的妈妈非常反对,甚至想让她复读,在逄琳妈妈看来,生死是很“忌讳”的话题,更别提进入这一行业了。

逄琳的朋友们也劝她复读,他们认为选择殡葬专业意味着社会偏见,谈恋爱结婚选择性低,有朋友猜测以后逄琳只能被“业内消化”了。

“亲戚知道我学了这个专业之后,给我递红包的手都是抖的。”逄琳想起那一幕就笑得停不下来。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一行业在大众眼中是“特殊的”,很多人认为只要与死沾边便是忌讳,“有人认为在生活中不能谈‘死’,只有在殡葬场所时才能说出这个字。”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牛伟静说。

但她发现,主动选择读殡葬专业的“00后”学生本身并不忌讳这一行业,所谓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他们周围的同学、亲属。

在牛伟静看来,让公众改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殡葬教育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生死观和对于生命的尊重,“当他们真正服务于逝者和逝者家属时,能够将温情传递,相信群众心中的固有观念也会慢慢改变”。

随着这一批殡葬本科新生入学,也为殡葬专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提出了一些有关殡葬的奇思妙想和个性化需求。

在逄琳的设想中,葬礼是私人定制的,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一定要给自己办一场葬礼”。

作为一个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逄琳希望自己葬礼的棺材是“痛棺”,上面有很多自己喜欢的挂件“吧唧”、手办,这些都由她亲手布置。葬礼的主题则是自己喜欢的动漫,“也不一定非要‘二次元’,希望是个性化定制”。

对此想法,牛伟静听着很新鲜,同时也很欣慰。

“这一批入学的本科生年龄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很多学生确实不满足于传统的告别仪式,我相信个性化告别仪式的趋势出现后,未来也会越来越受欢迎。”牛伟静说,当然,对殡葬这个行业来说,这也是需要接受的挑战。

观点

让“生命摆渡人”赢得更多尊重

殡葬专业走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不少人仍对这一专业存在误解。比如,有人觉得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就是做些运尸火化之类人人会做的杂事而已,无非是混张文凭,而相关高校则是在趁机收钱;一些人对殡葬从业者抱有恐惧心理,调侃殡仪馆招聘只能“胆大的来”。

眼下,让全社会加深对殡葬专业的了解相对容易,改变公众观念则较为艰难。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途径加强相关教育,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避讳心理,正确看待死亡和殡葬行业。另一方面,殡葬行业也要努力提升自身形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相关学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尽己所能提升行业认同。

殡葬本科渐火,一定程度体现出社会对殡葬行业认知的逐渐转变和人才需求的增加,也让我们看到了从业者的勇气和担当。培养高素质殡葬人才,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也有不少殡葬专业的学生做起了“博主”,向公众科普这个“小众”专业背后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日常。不得不说,殡葬行业正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生命摆渡人”不应被偏见所遮蔽,而应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下,在生命的长河中,稳稳地承载着逝者的尊严与生者的思念,驶向宁静的彼岸。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