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近年来,泉州市持续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聚焦产学衔接不够、合而不深等问题,结合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以园区实训基地为重要落脚点,将产教融合全面融入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布局,使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力引擎。
12月27日,记者从泉州获悉,截至目前,泉州已推动超2000家企业与职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遴选示范性园区实训基地36个,涵盖纺织鞋服、电子商务、机械装备、石材建筑等行业,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推动“实训入园”,强化产教衔接
突出实景实训、分类施教。结合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遴选示范性园区实训基地13个,为高职第5学期、本科第7学期在校生提供基础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一体教学两类差异化服务。推动超2000家企业与职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按职工总数的35%~50%为基地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形成“实景实训、顶岗实习、双向选择、入职就业”闭环链条,“量身定制”培养园区急需紧缺人才。泉州市东海湾实训基地每年为所在的东海跨境电商园区提供超千名人才,留用一年比例超五成。
突出定制培训、送教入企。实训基地通过官网或人社、工会等公共平台发布课程服务,供园区企业自主选择。同时,基于岗位实际、技能短板等定制培训计划和课程标准,以周或月为周期进入企业现场授课,采用工学结合、“工作间+教室”等方式多样化组训,实现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生产化。机器人应用实训基地与13家企业、20余家院校合作,近三年培训工人超3000人次,并提供机器人生产工艺指导、改进、提升服务。
推动“业态入驻”,服务多元需求
优化供需匹配服务。以建设园区实训基地为中心,链接政府、企业、院校和师生供需的线上服务平台,内容涵盖合作校企信息、可用实训基地、可选实训模式、学生考核成绩等板块,实现“企业发布需求、院校掌握动向、学生选择岗位”。东海跨境电商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大量院校资源和企业数据,实现注册使用人数和人才信息匹配条数“双破万”。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园区企业服务月”活动,持续提供政策红利解读、岗位需求介绍、市场前景预测等就业指导,推动校企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搭建技能人才创业通道,为有创业意向的学员及团队提供商事、财税、选品、供应链管理、风险规避等服务,减少后顾之忧。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泉州)遴选105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推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产值突破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