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我在U厝有个家

福州通过盘活存量住房,打造高质量保障性租赁房,解决新市民的租房难题

U厝公寓内部软装,以黄暖色调为主

U厝公寓中秋喜乐会,大家一起做灯笼、吃月饼

开栏语:岁末之际,回望2024年,这一年里,中国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引人瞩目,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为反映我省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成效,《海峡都市报》今起推出“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福建向新 奋勇争先”系列报道,讲述八闽大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向新争先”的生动故事。

N海都记者 王灵婧 唐明亮 文/图

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小格哼着轻快的小曲进了家。她走进厨房,与室友相视一笑,洗菜、切菜、下锅。不一会儿,三菜一汤上桌,两人相对而坐,在阵阵饭菜香中褪去一身“班味”。晚饭后,小格兴致勃勃地在公寓微信群里招呼,很快,几个年轻邻居循声而至。大家围炉煮茶,聊着最近在工作中的小成就,聊着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要去哪儿玩。

小格的家在福州市区五四北,叫U厝公寓(厦坊店)。U厝公寓,作为福州盘活存量住房、打造高质量保障性租赁房的典型代表,为新市民提供优质的住房解决方案。小格来自四川,尽管身处异乡,但在福州的日子并不孤单,“因为住在这里,有我想要的陪伴和‘家’的温暖”。

“无论是i人还是e人,都能找到归属感”

小格是今年7月搬进U厝公寓的。在福州上大学的她,经历了与福州4年的“蜜月期”,毕业后,她大胆做了决定——选择留榕发展。

城市虽不陌生,但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她来说,衣食住行要事事操心,最头疼的还是住的问题。关于租房,小格和多数年轻人有着一样的“小九九”——房屋配套要齐全,环境要安全安静,交通要方便,价格还得负担得起,最好还能有个伴……她的想法与大学室友不谋而合,刚好实习期的工作就是从事租房行业。借此“资源”,两人经过一番实地看房后,最终选择一同入住U厝公寓。“有伴了,公寓离上班的地方也不远,关键还有价格优势。”小格所说的价格优势,是U厝公寓的租金仅是市场标准的9折。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替她省下了些生活成本。

入住公寓后,小格和室友迎来了新生活。齐全的配套和管家式服务,让两人十分安心。更让她有意外之喜的,莫过于公寓的“年轻范”。公寓入住率有9成,其中,9成是年轻租客,连运营团队也是一支以“90~95后”为主的管家团队。

年轻人似乎更懂年轻人,由“90后”管家团队组织的社群活动很对年轻人“胃口”,小格也不例外。在此前组织的台球赛上,小格还因此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好友。虽说入住时间不长,但在小格看来,“无论是i人还是e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感”。

同住在公寓的小吴与小格有同感。她住的时间比小格长,已近一年。今年9月,小吴租住合同到期,她毫不犹豫地和运营方续签了一年。

当然,不止于年轻人,U厝公寓也有“大粉丝”。来自台湾的夏青云是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教授,今年58岁的他是U厝公寓(战峰店)的第一批住户。夏青云说,虽然现在很多酒店、公寓都标榜拎包入住,提供管家式服务,但他喜欢U厝公寓的软装和以黄暖色调为主的装修,让他觉得“家”的温馨感满满。

政策和资金力挺,让闲置资产焕发新活力

据了解,福州U厝公寓由国企左海集团所属工业园区集团的权属企业福州安住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分为分散式公寓与集中式公寓。其中,集中式公寓为新建公寓,除战峰店、厦坊店外,还有战坂店、望麓店、澜澄店等3家品质公寓门店正在建设;分散式公寓则是通过收购存量住房盘活转化而来。

让闲置资产焕发新活力,离不开政策和资金支持。记者了解到,去年,福州被确定为全国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住房供给的试点城市,随即出台了《福州市市场化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供给试点工作方案》,并帮助企业获得了当时全国范围内单笔金额最大的贷款支持,为企业收购存量住房提供充足的资金。

“截至目前,我们已收购约5000套存量住房,房源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交通便利的区域,覆盖台江、晋安、仓山等100多个小区。”据安住发展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来福州就业的新毕业大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无房就可就近申请,让他们在福州安个家。

“一间房”虽小,却关乎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记者从福州市住建局获悉,作为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城市,福州以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抓手,加强国有住房租赁机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或开发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批量收购存量住房,统一用作保租房或长租房。目前,福州全市已经收购近万套存量住房用作保租房,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租房难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