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餐饮油烟整治,事关千家万户。今年5月,全省开展餐饮油烟扰民问题“点题整治”以来,泉州从源头抓起,强化部门联动,创新机制抓实效。截至11月底,全市共受理相关信访投诉1428件,其中纳入重点问题清单25件,已全部按期办结,涉餐饮服务业油烟投诉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为92.6%。
开创在线监管
油烟排放无所遁形
“这家店有问题,安排人去看看情况。”近日,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值班大厅安装了油烟监测智慧系统,有了这个系统,重点监测区域的餐饮店,只要发现数据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记者了解到,这套油烟自动监测系统是晋江在探索餐饮油烟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中,搭建的数字化监管平台。今年初,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晋江电信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油烟在线监测平台,在油烟投诉热点区域或经营面积超一定规模的餐饮店设置油烟排放监测仪,监管方、饭店管理方可以在APP上实时查看油烟排放设施使用情况、排放情况,一旦出现超标,立即自动报警,让各方快速发现问题、处置问题。
“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目前正在晋江陈埭西滨镇展开测试。他表示,以前监管主要靠日常检查及市民投诉,有了这个系统以后,重点区域的监管步入了智慧化时代。
整治有力度执法有温度
为市民排忧给营商环境加分
记者了解到,“点题整治”开展至今,泉州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5万多人次,组织开展各类油烟摸排39738家次,督促指导整改2666家次,依法立案查处173起,指导提醒商业用房项目18宗、标记已设置专用烟道项目数16宗。源头审批上,泉州有关部门结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强对餐饮油烟专用管道设置的审批工作,把好油烟污染治理“前闸”。
把好“前闸”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深入前端,入店开展深度帮扶,助力监管对象寻求最佳的油烟排放方案。12月12日,海都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执法总队及泉州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等组成的联合帮扶组,深入泉州鲤城、丰泽、洛江等地实地查看油烟净化治理提升试点效果。在鲤城区百源路的一家大排档及丰泽区宝洲花园的一家川菜馆,执法人员反复检验试点设备运行情况,调研治理效果。检查中,执法人员细致检查了每一个环节,根据设备湍流球油烟吸附情况,反复叮嘱餐厅老板:“这些湍流球一定要及时进行清洗,并及时更换水箱内的循环水,这样才能保证油烟净化的效果。”
采访中,店家表示,没想到作为监管整治对象,还能得到执法部门如此用心的帮扶。泉州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点题整治工作,目的是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难题,执法部门将从治理技术上加强指导,让整治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打破壁垒多部门联动
共管共治出实效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泉州市政府专题部署餐饮油烟整治,城市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双牵头,市场监管、资源规划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现场调研会,共同协商、联动推进,驻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全程“嵌入式”监督,挂钩人大代表现场调研督导。在鲤城,区政府还专门制定推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审批抄告、线索抄告、联合执法、执法会商等四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共治共管。
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家酒店厨房占用公用通道,餐饮油烟扰民被反复投诉。今年5月,泉州市、台商区两级城管、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区、镇、村各级人员深入沟通,促使该酒店经营者重新完善油烟净化排放设备,变更排烟口排烟方向,将排烟口设置到房屋顶部,实现高空排放,并加装了油水分离设备。事后,市、区两级监管职能部门对该酒店整治情况进行多次复查。“以前这家店一炒菜,周边就遭殃,现在可以放心开窗了。”当地的居民告诉执法人员。共管共治不仅提升了整治效果,还及时化解商家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常抓不懈,从根源抓起,才能真正净化城市的人居环境。”油烟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长期工程,泉州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抓实抓深,将这件“为民实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