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五星级幸福院 让农村老人更幸福

泉州南安眉山乡的两家农村幸福院,上榜全省五星级养老服务设施名单;海都记者实地探访,揭秘幸福“密码”

观音村的爱心食堂已办9年,免费为全村老人服务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石倩雯 文/图

近日,省民政厅公示五星级养老服务设施评定结果,位于南安市西北部较偏远山区的眉山乡观音村和田内村的两家幸福院榜上有名。

观音村用爱心食堂,让老人老有所养;田内村利用闲置学校,让老人老有所乐……12月30日,记者来到南安市眉山乡,探寻老人们的幸福“密码”。

观音村

全村接力,爱心食堂长长久久

早上8点开始,观音村农村幸福院的爱心食堂里热气腾腾。

厨房里,陈建成、吴惠琼夫妇正在为当天的午餐忙碌着。两人都是当地人,家距离食堂约1公里。从去年开始,他们成为这个爱心食堂的“大厨”,夫妇互相配合,采购、烹饪、外送,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上午11点左右,在陈建成夫妇的一番操作下,红烧肉、卤蛋、炒包菜、小米粥陆续出锅,老人迫不及待开始排队打饭。

“没开这个爱心食堂前,我都是在家随便做、随便吃。”前来就餐的魏阿婆说,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常菜,能让村里310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温饱无忧。一旁的李阿婆也说道,儿子儿媳都在外面工作,“食堂煮得好吃又干净,我已经来这里吃了好几年了”。

与此同时,一场爱心接力也在悄然进行。为了让村里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这份温暖,观音村动员村民和志愿者组建“爱心骑手”队伍,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

“有汤,有蛋,又有肉,而且送得很及时,基本上午11点就能准时开饭。”上午11点不到,“爱心骑手”小陈骑车来到李阿伯家,并从保温箱中取出午餐,李阿伯满脸笑容地接过。老人感慨道,自己腿脚不利索,要不是有村里的爱心服务,吃饭还真是个大难题。

“爱心食堂由旧校舍改造而成。”观音村村干部陈志坚介绍,自2015年7月1日开业以来,这个爱心食堂每日准时为老人们免费供应午餐,这也是南安首个每天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的食堂。

“这也算是一种公益事业,村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接力,把这个爱心食堂长长久久办下去。”陈志坚说,观音村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或经商,在家的是一些退休或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于是村里就筹划建一个爱心食堂。2015年,村里成立老年基金,建设爱心食堂的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众多村民和爱心人士的响应,很快就募集到115万元捐款。如今,这一数字已突破300万元。这些资金不仅保障了老人的免费用餐,还用于免费理发、节日慰问等贴心服务,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

“如果有常来吃饭的老人突然没来,村干部会及时上门询问,确保老人的健康和安全无虞。”陈志坚说,这个爱心食堂,除了能提供餐饮,还能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突发情况。

田内村 老有所乐,闲置学校建成老人康养地

各类书籍齐全的图书阅览室,设施配备齐全的健身室……相比观音村,田内村的农村幸福院里,给老人们提供的是老有所乐。上午10点多,记者探访时,村民们有的在看书阅报,有的则在打乒乓球、踩动感单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这里原为田内磻溪小学,常年处于闲置状态。”田内村村干部吕志良介绍,2019年,考虑到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没有一个文体活动场所,村里通过多方努力,筹集25万元对闲置的教室进行加固、装修,建设成为可供健身娱乐、休闲服务的综合性老年人活动场所。

记者看到,按照农村幸福院建设标准,这里的幸福院里,不仅设有多功能教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电脑室等,户外还设有宣传栏、健身设施、舞蹈广场等,基本实现了集学习阅读、科技实践、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

“在这儿,每天都很开心,既能唠唠嗑,又能活动活动筋骨。”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吕阿伯说,他的儿女常年在外务工,以往的日子难免有些清冷,如今,幸福院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好去处。

记者发现,幸福院左侧的空地上,还有一个长者食堂。吕志良告诉记者,田内村总人口2280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390人。为了提升老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2021年5月,田内村通过争取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贤达捐资,启动了长者食堂的筹建工作。

记者看到,这个食堂占地100多平方米,配备有餐厅、厨房、餐桌、厨具等。“总投入30万元,多亏贤达们的慷慨捐资,食堂每月可为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两次免费午餐。”田内村老年协会秘书长吕联盟介绍,遇上节假日,食堂还会举办热闹的聚餐活动。

吕志良告诉记者,村里后续还计划对幸福院展开新一轮升级,不仅要给科技活动室换上更先进的设备,还将打造规范化食堂,再增设一间充满韵味的南音室,让村里的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