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王灵婧)冬日的闽江河口湿地,水鸟翔集,它们或静卧湖面,或展翅高飞,或觅食嬉戏,宛如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日前,闽江河口湿地来了一位“稀客”——剑鸻(音:héng)。
它在闽江河口湿地退养区里占领了一块滩涂,忙得不亦乐乎,觅食、巡视,还挑朋友,发现不对眼的侵入者即予驱离。
剑鸻是鸻形目鸻科鸻属的鸟类,冬候鸟,数量稀少,习性同其他鸻。它们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北京、河北、广东(淇澳岛)、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区)、西藏、青海(格尔木)。部分是夏候鸟,部分是冬候鸟。长江以北多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冬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上旬,秋季则在9月上旬开始南迁。
剑鸻的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采取退养还湿改造、互花米草治理、海漂垃圾清理、植被恢复等各项措施,开展资源监测和生态系统研究工作,科学有效推进鸟类栖息地和食源保护,为各类鸟种提供理想生境。特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生境类型、积极的保护管理措施,使闽江河口湿地成为众多鸟类的驿站,吸引了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觅食。
根据统计,闽江河口湿地每年调查记录鸟类超过200种,月均数量超过12000只。目前正处于候鸟的冬季栖息期,小天鹅、白额雁等冬季迁徙的候鸟已相继抵达。此区域内鸟类的种类已逾110种,总数突破20000只,其中主要以雁鸭类和鸻鹬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