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李莹 文/图
“上元丸,圆又甜,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天乌乌,要落雨,海龙王,要娶某……”“老鼠仔,钻壁孔,一冥无困挠挠动……”“老鼠偷食坏名声,牛仔犁田真拍拼……”2024年12月30日上午,在泉州市实验幼儿园承天园区和鲤城江南园区内,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在幼儿园举办的“童声传古韵 童谣贺新岁”闽南童谣展演活动中,全园20个班级的孩子们轮番登台,带来一个个趣味十足、韵味悠长的闽南童谣表演。
闽南语吟诵童谣 情景剧精彩上演
《十二生肖》《海龙王娶某咯》《妆糕人》《天乌乌》《老鼠钻壁洞》……演出现场,20个闽南童谣节目精彩上演,萌娃们身着创意服装,化身为童谣中的小老鼠、小蜜蜂、米龟、上元丸、媒婆、新娘等各个角色,一字一曲调,一声一婉转,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吟诵闽南童谣,搭配上稚嫩、可爱的表演,令现场满满童趣、浓浓闽南风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幼儿园还利用5G课堂,将2个园区展演画面通过现场连线进行互动展示,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
“我是蛇,本命年我最大!”“我是老虎我最大!”在《十二生肖》节目中,经过幼儿园老师的精心编排,原本短短几句的闽南童谣变成了情景剧,萌娃们化身十二生肖,叽叽喳喳用闽南语开启了一场动物聚会。演出中,孩子们不仅能用闽南语吟诵童谣,还能全程用闽南语主持、互动交流,不论是小班还是大班的孩子,说起闽南语来,都字正腔圆,毫不怯场,而这一切,源于学校多年来将闽南童谣融入校本课程的传承实践。
讲故事做游戏 用闽南语交流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闽南语的传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教学活动,闽南童谣尤其受到孩子们喜爱。”泉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郭冰清介绍,学园开发了闽南童谣校本课程,不仅收录了特色经典闽南童谣,还有不少学校老师、家长的原创童谣。在日常教学中,则通过趣味游戏、角色扮演、音乐表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易于接受的方式中加深理解,让闽南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此外,幼儿园定期开展闽南语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游戏中用闽南语打招呼、交流,营造出浓厚的闽南语氛围,老师们也会用闽南语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闽南语。
在学校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幼儿家长也加入进来,共同为闽南语传承助力。此次展演的童谣《妆糕人》便是幼儿家长蔡子怡的原创作品。“老师们会和家长们分享孩子们的闽南语童谣视频,孩子们回家也会和家长用闽南语交流,这些变化让幼儿家长深受触动,主动加入其中,为孩子们创作了属于他们班的闽南童谣。”郭冰清告诉记者。
闽南语传承 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的孩子是方言传承的希望所在,希望学校能延续闽南语教学优秀做法,扎实落实闽南语传承工作,推进闽南语更大面积传承……”华侨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王建设鼓励幼儿园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深化闽南文化的教育传承。
“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更多学校加入进来,共同推进闽南语传承。”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表示,从娃娃抓起,是延续文化脉络、传承地域特色的关键,当前,鲤城正持续推进闽南语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深化闽南方言保护和传承体系,接下来,鲤城将继续推动闽南语学习、推广和应用,努力打造有利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