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泉州去年超75%财力投入民生

持续深化“惠民生 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动“学有优教”“老有优养”“病有优医”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1月2日上午,泉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展示过去一年来泉州市民生事业提质增效的创新举措和主要成效,更好地推进品质泉州、“项目创优年”建设。

2024年,泉州持续深化“惠民生 补短板”专项行动,超七成五财力投入民生,从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实施一系列政策、推出一系列措施、落实一揽子项目,推动“学有优教”“病有优医”“老有优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数据看民生:

多项数据明显增长

发布会介绍,在教育方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2024年,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2.7万个,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扩大15.6%、增幅历年来最高。泉州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在养老方面,推广“公办民营、公租民营、公助民营、公建民营”等运营模式,发展居家社区养老、高品质健康养老、旅居养老等服务。2024年,新增养老床位超2000张,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数量居全省首位。

在医疗方面,全市新增卫技人员2315名、床位2000张、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4.1个;市本级聚焦引育优质医疗资源,对接高端医疗机构落地泉州、合作办医,正式运行上海九院泉州一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海丝中医药中心;县域注重基础性、普惠性医疗保障和差异化特色专科建设,持续扩大医疗床位供给。

在医保方面,深化全民参保、“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三医”融合协同发展等举措,全面推进医保服务向全域全场景提升,有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答记者问

当天,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泉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劲松,泉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苏松炎,泉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李小玲受邀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把教育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实事

记者:近年来,泉州市教育局在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优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

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办好教育民生实事,努力让教育的阳光雨露惠及每个孩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市域统筹,把家门口的学校建得更多更好。“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竣工投用教育项目286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9万个。

二是创新数字赋能,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加随手可及。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泉州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为载体,通过“5G+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模式,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100多万名学生、10多万名教师和1000多所学校,满足不同学生接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三是坚持以生为本,把教育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实事。建立了市级教育入学“一件事”融合平台,孩子入学报名只需通过线上填报即可。在全省率先推行课间15分钟,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沐浴阳光、放飞天性。

全市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90%

记者:过去一年,泉州市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短板是否已经补齐?

泉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劲松: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以老年人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养老服务短板逐渐补齐,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848所,实现一县一社会福利中心、一乡镇一敬老院,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站、街道和重点乡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

兜底保障持续加大。全市养老机构共入住特困对象和低保户1598人。将政府购买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近13万老年人受益。为2588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实施居家上门服务。

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加强。目前,全市共有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9所,四星级93所。全市三星级及以上农村幸福院724所,位列全省第一。

推广“公办民营、公租民营、公助民营、公建民营”等运营模式,支持社会力量、民营企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全市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90%。目前,全市共有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包含养老服务的企业达1423家,涉老类社会团体共有1298家,民非企业53家,基金会1家。

养老从业培训持续扩大。鼓励泉州高等院校设立养老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教育。免费培训养老管理和护理员,过去一年来,全市共培训养老护理员2448人次。深化校企合作,与泉州医高专举办校企合作招聘会。

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记者:过去一年,泉州市在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泉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苏松炎:泉州市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方面。针对“频繁挂号烦”,从2024年9月2日起,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全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举措,患者短期复诊无须再次挂号,先后受益30.89万人次。针对“退回押金烦”,全市186家医疗机构实施预缴金当日退返,费用原路返回账号无须劳心费时,累计退还146.76万人次、退款2.93亿元。针对“陪护住院烦”,全市共有20家二级以上医院的50个病区开展“免陪护”病房试点,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累计服务患者约1.7万人次。

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建成18个省级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全省前列。16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实现全覆盖。9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建立家庭病床202张。

在完善全周期健康服务供给方面。丰泽区、洛江区顺利通过国家级健康区建设省级终期评估。各地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婚检便民服务点,均已开展婚登、婚孕检“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完成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42.58万人。上线运行全省首张电子预防接种证,全市累计申领15万张。“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正式开诊。

健全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记者:泉州市在健全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泉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李小玲:近年来,围绕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泉州市医保局持续健全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群众就医医疗保障后顾之忧。

在“1”方面,建立1个医保基础信息平台,不断提升以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大数据为核心的医保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支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码应用、医保移动支付等便民举措落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全人群参保数据治理工作,建成基本医保“一人一档”参保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动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工作,实现医保药品“一药一码”,杜绝假药、回流药,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

在“3”方面,建立涵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职工医保门诊由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改革,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综合保障制度。在大病保险方面,只要参加了基本医保,无须另外缴纳费用就能获得大病保险的保障。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经过三重保障,目前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8%、70%左右,位居全省前列。

在“N”方面,积极引导包括惠闽宝等商业健康保险、慈善以及一些其他资金参与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这些保障与基本医保形成相互补充,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差异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