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候鸟 来连江越冬
海都讯(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吴丹) 入冬之后,越来越多的候鸟踏上了它们的南迁之旅。近日,白琵鹭、白腰杓鹬、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连江县马鼻镇沿海湿地休憩、觅食,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前几天,我们在这发现了二十多只卷羽鹈鹕。它们喜欢集群性地活动,与普通鸬鹚一起在海面捕鱼。”观鸟爱好者林长洛告诉记者,卷羽鹈鹕并非首次来到马鼻镇海域。据介绍,该海域水中浮游生物繁盛,少有人为干扰,而且随着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为卷羽鹈鹕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每年冬季,在这里都能观测到卷羽鹈鹕越冬的身影,直到次年二三月北上。
据了解,卷羽鹈鹕是大型涉禽,属全球性近危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体长可达160厘米至180厘米,体重可达到10公斤以上,它们是福州能见到的体形最大的水鸟。
“以前这里还长着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经过地方政府的治理,几千亩‘绿色荒漠’变成了红树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有卷羽鹈鹕,还吸引了白腰杓鹬、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来此落脚。”林长洛说道。
越来越多候鸟回归的背后,是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马鼻镇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工作,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松材线虫病防治、河道治理等工作。”马鼻镇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8年起,马鼻镇采用“割除+遮光割除+水淹”等方式对互花米草进行深挖清除并栽种红树林,打造海洋生态公园,全面优化乡村环境,为候鸟们提供了温暖的冬日家园。
中华秋沙鸭 欢聚大樟溪
N新华社
1月3日上午8时30分许,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梧埕村一侧的闽江支流大樟溪,20只中华秋沙鸭汇聚在清澈的河面上,集体围猎水面下的小鱼小虾。这些鸭子急速潜入流动的溪水中,捕捉到小鱼后迅疾钻出水面,溪水瞬间浪花飞溅。
“中华秋沙鸭是捕猎高手,潜入水底可长达半分钟。”当地野生动物摄影师陈林说。
年逾60岁的陈林是一名资深的野生动物摄影师,2019年与梧埕村合作,在大樟溪开展“百日护飞中华秋沙鸭”行动,防止有人张网捕鸟。这一公益行动持续了5年,中华秋沙鸭在大樟溪得以安全越冬。
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活化石”之美誉。鸟类专家认定,中华秋沙鸭全球现存活不到3000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大樟溪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蜿蜒山谷200多公里后,在梧埕村水流骤缓,形成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宽阔水域,小鱼小虾聚集于此,成为候鸟觅食的天然栖息地。
记者环顾大樟溪,青山如黛,碧水沉绿。这群中华秋沙鸭不时列队滑跃水面,划出一道道水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群鸭突然冲向天空后,列队垂直“砸”向河面,溅起朵朵水花。
“狂欢”过后,中华秋沙鸭成双成对漂浮在大樟溪溪流上,交互梳理羽毛,间或两喙相触,场景颇为温馨。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火炬上的祥云设计,就取自中华秋沙鸭胁羽上的黑色鱼鳞状斑纹。
“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丰饶的鱼虾美食,友好的村民,让它们记住了来时的路,每年都来这里过冬。这就是大樟溪中华秋沙鸭逐年增多的原因。”陈林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