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校园周边 如何管好流动摊贩

泉州市政协委员谢玉娓呼吁,设立专门的摆摊区域,引导摊贩集中经营

泉州市区东街二郎巷流动摊点不少

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文/图

每当放学时,泉州不少学校门口就会聚焦一些小摊贩。他们推着小推车,向学生售卖各种食品。有烧烤,有煎炸食品,还有各种冷饮零食,不仅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价格还便宜,十分受学生及过路市民的欢迎。然而,这些流动摊贩卫生条件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大多数也没有办理相关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健康合格证,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不小。

流动摊点屡禁不止,擅打“游击战”,该乱象如何治理?在今年的泉州两会上,泉州市政协委员谢玉娓对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师生及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了合理规划学校周边区域、设立专门的摆摊区域等相关观点。

现场走访:

摊点占道经营,还影响交通秩序

1月6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市区东街二郎巷泉州财贸职业技术学校门口附近。记者粗略一数,该学校门口路段两侧有十几个摊点一字排开。这些摊点主要以流动餐车为主,卖炒面、烧烤、煎饼等,经营时散发出味道和油烟。

下课铃声一响,有很多学生走出校门,把这些摊点团团围住,每个摊点旁起码有四五个学生在买东西。陆续有家长骑电动车到校门口接孩子,因二郎巷道路两侧被摊点和购买人群挤占,加之学生人数多,电动车只能走走停停,缓慢前行。

记者在其中一处流动摊点花费2元购买了一根香肠,一尝竟是冷的。该摊贩告诉记者,这些香肠都是烤熟后才放在一边的,“学生放学的时间就那一小段,所以我们通常都会烤一堆放着,学生一出来直接购买,不然哪里来得及,放心吃,绝对是熟的”。该摊贩信誓旦旦地保证着。

上午11点50分左右,记者在市区学府街也看到不少流动摊点,天津煎饼、关东煮、烤串等应有尽有。一名骑着电动车在卖寿司的女摊贩告诉记者,她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书,贩卖的寿司都是在家包好、切好,在校门口直接卖就行,“前来购买的群体以学生为主,我都是挑学生上下学或者晚自习放学的时间段来卖”。

家长声音:

缺乏消毒、清洗等设备,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别说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了,就连大人们闻到香味都忍不住也想吃上几口。”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就读于市区某中学,每当她接孩子下晚自习的时候,校园附近总会有一些流动摊贩出来摆摊,吸引不少学生购买,“我女儿就因吃这些东西闹了好几回肚子。学校、城管都有在管,不让摆摊,但总管不过来,人来了就跑,人走了回过头又摆上了”。

“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太多了。”市民黄女士说,每到放学时段,流动摊贩聚集在各中小学校门口,数量可观。流动商贩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消毒、清洗等设备,经营的小吃基本上属油炸、烟熏、腌制、膨化等食品,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陈先生是市区某中职学校的教师,据其介绍,对于校园周边的流动食品摊贩,学校一般是通过加强宣传劝导,引导学生拒绝购买。但现实是,放学的时间点,也正是学生们肚子饿的时候。只要需求存在,食品摊贩就难以真正被取缔。在陈老师看来,一禁了之并非良策,规范管理才是长远之道。

委员呼吁:

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学校周边摆摊设点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摊点甚至携带、使用液化气,不仅影响交通秩序、环境卫生,还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就如何治理该乱象,泉州市政协委员谢玉娓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共管共治:城管、市场监管、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学校周边摆摊设点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于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科学治理: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多部门联动开展集中整治,加强日常管理。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原则,落实节点守点和日常巡查制度,特别要强化上下学等特殊时段的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校园周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

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学校周边区域,设立专门的摆摊区域,引导摊贩集中经营。同时,加强对摆摊区域的管理,确保环境卫生和秩序。

宣传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对摆摊设点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摊贩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部门回复:

将重点清理校园周边各类占道经营行为

1月6日,记者从泉州市城市管理局获悉,该局于2024年2月24日起开展2024年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整治,整治区域为全市的幼儿园、大中小学周边200米范围内,重点清理校园周边各类占道经营行为,查处无证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等。接下来,泉州市城管局还将主动与学校对接,深化“城管+学校”沟通联络机制,加强联系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整治。同时,坚持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除日常巡查管控外,还将专门安排人员在校园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增加巡查力量和巡查频次,对易反弹、问题较突出的点位落实人员固守,通过多方共同治理,推进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整治。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也将加大对学校周边市容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涉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无进货台账以及经营来源不明、假冒、过期、三无、山寨食品和香精、色素、甜味剂、防腐剂超标食品等行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