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蓉 黄晓燕 文/图
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约为男性的2.3倍。过去,中国公厕建设常按男女面积1∶1对称设计,这导致女厕门口常常出现排长龙的情况,而男厕门口往往空荡荡的。
近日,记者走访泉州闹市区一些商户及公厕发现,一到高峰期或者周末,女厕门口就排起长队。
随着泉州旅游越发火热,节假日女厕排长队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对此,泉州市政协委员谢玉娓呼吁,提高公共厕所女性厕位比例,女厕设计要更加人性化。
记者走访
女厕蹲位少 如厕常要排队
6日中午12时,正是就餐高峰期,记者在市区钟楼附近一家快餐店内看到,女厕门口有3名女士正在排队等着上厕所,而旁边的男厕门口却空荡荡的。排队的李女士说,她已经在外面等了七八分钟,“如果不来这里上厕所,就近也没地方上厕所,只能等”。
快餐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店内女厕只有1个蹲位,男厕则有两个小便池和1个蹲位,钟楼和中山路人流量又大,一到就餐高峰期女厕外就要排长龙,除了店内就餐的客人,还有不少因为找不到公厕而到店里借用厕所的女游客。元旦假期,店里曾出现七八名女性排队如厕的情况。
记者在中山路、西街路段走访看到,公共厕所指示标志很清晰,跟着指示标志走就能准确地找到公厕,但大部分女厕都只有4到6个蹲位。附近不少商户表示,平常这些蹲位够用了,但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女厕所门口就要排起长队。
“尽管我是男性,我认为我也是女厕少的受影响者。”市民杨先生说,上厕所要排队不光女性等不及,不少男性都有过在女厕所外等待母亲、妻子、女友或女儿的经历。往往他们从男厕“方便”出来之后,妻子带着女儿仍在女厕外排队等待。对于提高女厕蹲位比例,杨先生表示“十分赞同”。
另外,一些女性市民也反映,女厕内缺少手纸、母婴室,未设置用来挂包的挂钩等都给大家带来不便,建议改进完善。
委员呼吁
增加女厕比例 提升候厕体验
随着泉州旅游越发火热,节假日女厕排长队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泉州市政协委员谢玉娓认为,提高公共厕所女性厕位比例及科学设计女厕是泉州打造旅游城市,做强文旅经济,建设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
对于泉州的公厕现状,谢玉娓呼吁,合理改造原有公共厕所,增加女性厕位比例;科学设计新建公共厕所,增加女性厕位比例。
谢玉娓建议,设置“潮汐厕所”,以缓解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商场、景区等地的如厕压力。通过灵活调整男女厕位使用,有效平衡供需矛盾,改善女性如厕体验。
提升候厕体验。一些商场走廊或过道增加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作为等待区,为排队的顾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等待环境。公厕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同时设置蹲便和坐便,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部门回应
古城公厕扩量提质
上半年男女蹲位比例增至1∶1.5
记者从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2024年11月起,鲤城区制定实施《鲤城区古城公厕扩量提质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深入开展古城公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推动建设布局合理、数量适中、合乎标准的城市公厕。
《方案》提出,鲤城将加快推进古城公厕扩量提质,力争至2025年上半年,古城公厕小便池达230个以上,蹲(坐)位达650个以上,第三卫生间达40间,男女蹲位比例约1∶1.5。
此外,还将全面调查摸底,发动沿街机关单位、经营性场所、写字楼、油气站等具备条件的内部厕所免费向社会开放,统一设置标识;计划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出公厕网上“一张图”,进入导航搜索实时精准定位公厕信息。
“我们正对古城范围内的81座公厕现状进行摸底排查。”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将根据摸排情况,梳理问题清单,逐条逐项落实,率先对中山路、西街公厕分类开展亮化、绿化工程,以及增设烘干机、母婴室等设施设备。
“届时可考虑扩大女厕面积,增加女厕比例。”据介绍,鲤城已成立古城公厕扩量提质行动立行立改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牵头建立跟踪督导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以商养厕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他山之石
解决女性“如厕难”
其他地方怎么做
台湾地区在2006年修正了“建筑技术规则”,明确规定车站、学校、电影院的“男女公厕比例为1∶3”,还规定未来新建筑都要依照规定办理,否则拿不到建筑执照。
2016年,重庆改造了第一批公厕,将男女蹲位基本改为2∶3;北京地坛公园内外的60个临时厕所,男女厕位也由原来的1∶1改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