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停车位缺口较大,停车难如何破解?

目前泉州中心市区机动车保有量逾33万辆,而停车位仅23万个;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呼吁,发展智慧泉州停车位共享,设定潮汐停车位

八日上午,泉州丰泽广场地面停车场停满车辆

N海都记者 黄晓蓉 黄晓燕 文/图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泉州的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远超停车泊位的增速。根据2023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公报发布的官方数据,泉州的汽车保有量在290万辆左右,是福建各设区市中唯一一座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城市。目前,泉州中心市区(鲤城、丰泽、泉州开发区)机动车保有量为33.71万辆,而汽车停车泊位仅23.02万个。

车位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停车困难。对此,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呼吁,发展智慧泉州停车位共享,设定潮汐停车位。

存在问题

中心市区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

目前,泉州中心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33.71万辆,按照住建部《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标准测算,需相应配置43.82万个停车泊位,但对比市城管局车位普查(初步)数据,泉州市中心市区停车泊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成员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已有山东济南等城市通过发展“智慧停车”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但泉州市尚未大规模引进此类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目前,泉州市本地化的停车信息化建设不足,没有成规模的关于停车的线上平台,很多既有停车场无实时停车位统计,部分有实时停车位统计的停车场也是信息孤岛,数据不联网,司机无法获得实时空余停车位信息,需要缓行慢慢寻找。部分车辆出入量较大的单位,如医院,仍需要人工引导,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泊位供给配备不足;二是道路多经营主体未彻底解决;三是私设停车场、违规收费仍有发生;四是停车管理服务不够智能。

市民反映

市区繁华路段停车位一位难求

“市区繁华路段,停车位真是一位难求。”市民谢女士介绍,她家住鲤城区新天城市广场附近小区,7日上午9点多,她开车带发烧的孩子去泉州儿童医院就诊,把儿童医院绕了个遍,都没找到一个停车位。随后,她到儿童医院附近的丰泽广场找车位,发现丰泽广场的露天停车场也停满了车,随即再去对面的南益广场找车位,结果也没找到。最终,她在儿童医院附近绕了几条路,花了四十几分钟,才在美食街附近找到一个停车位。

提起刚刚过去的元旦古城一日游,晋江的潘先生忍不住吐槽:“在古城找个车位真是太难了,到处都停满了。”据潘先生介绍,元旦当天,他带着厦门来的亲友去古城玩,原计划带着亲友们逛逛西街和中山路,然后在西湖附近的一家酒店就餐。“我们10点就进入鲤城区,绕了古城两圈,找了1个多小时,才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找到停车的地方。”潘先生介绍,虽然路上可以看到如梨园剧院、南音艺苑的停车场对外开放,但都停满了车。他希望,政府可以鼓励古城周边居民小区、学校等单位,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对社会车辆开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停车位。

委员呼吁 构建“智慧停车”线上平台 管理调度全市停车资源

为有效净化市区道路交通环境,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停车“难”“乱”现象,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呼吁发展智慧泉州停车位共享和设定潮汐停车位。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

首先,政府统筹,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停车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对智慧停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全市域的智慧停车规划,包括停车场布局、技术标准、数据共享机制等,确保全市范围内的智慧停车系统统一、高效。

其次,网络建设。开发构建泉州市“智慧停车”线上平台,用于管理和调度全市的停车资源。开发专业手机APP或小程序,同时集成主流智能导航系统,根据用户位置和目的地,推荐最佳停车方案。

最后,资源整合。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技术升级,如安装高位视频监控、地磁感应器等,实现车位的自动检测和数据实时上传。同时,将专业停车场、商场、医院、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配套停车场的数据整合到线上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制定错时停车政策,设定潮汐停车位,强制有条件的单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增大监控力度),向社会错时开放空余停车泊位,提高车位利用率,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部门回复 大力挖掘停车空间 科学施划路内车位

泉州市交警支队表示,将立足公安交管职能,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深入挖掘中心市区道路停车潜能,共同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大力挖掘停车空间。组织专门队伍对中心市区主次干道进行全面勘察,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按照“能划尽划”原则,科学施划路内停车泊位。去年以来,中心市区共增设路内停车泊位1580个。同时,常态化组织巡检,及时修复破损停车泊位,并积极配合住建和停车管理部门对边角空地或其他临时停车场所进行审查,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区域尽量提供停车便利。

推行夜间停车免罚。除已对外公示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以及车站、商超、医院等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周边道路外,其他道路夜间8时至次日上午7时30分的违法停车行为(节假日、周末延长至上午8时30分),原则上不予罚款处罚;对于背街小巷、断头路、小区道路(消防通道除外)等路段的违法停车行为,原则上不予罚款处罚。但上述情形若造成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的除外。

持续优化停车服务。积极推动泉州市交发集团建立健全古城区节假日等重要节点“P+R+R”(停车+换乘)公共交通接驳体系,主动协调笋江公园等处的18个停车场设置停车换乘点位和免费公交接驳线路,引导游客通过公共交通方式进入古城,在古城内换乘“小白”畅游,有效缓解节假日交通堵情;主动协调刺桐时代村等处的7个停车场对外提供1至3小时限时免费停车服务,最大限度便利游客出行。

下一步,将在加快实施路内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心市区智慧停车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停车数据对接,打造集数据汇总、运行监督、调度协调于一体的中心市区停车管理动态可视化展示和监控管理平台,逐步推进无人化、智能化管理方式,持续提升停车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