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丹萍
1月8日,泉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果作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4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2.95万件,办结21.08万件。其中,市中院收案1.91万件,办结1.7万件;全市法官年人均结案324.34件,位居全省第2名。全市法院32个集体、35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司法护经济——“全省首创”多个平台助力高效审理
落实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对694家实体经济企业善用“活封活扣”措施,执行到位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26亿元;持续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01万件,判赔金额2.93亿元;全省首创知识产权市域一体化审判平台,与省内外多地法院开展跨域协作;高效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846件,审结涉侨案件1137件。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结商事案件5.37万件;集中妥处房产开发、房企融资等纠纷2231件,努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审结金融案件2.84万件,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妥处纠纷10.28万件71.48亿元,入选“全国首批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全省首创破产信息查询平台,15项事项实现一次性集中查询。
司法保民生——全链条递进式化解物业纠纷
民生无小案,审结涉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民生案件6.18万件;开展司法服务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链条递进式化解物业纠纷,审结案件3534件,调解纠纷2588件。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16起;审结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等案件8370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6份。
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242件,办结行政非诉执行案件419件;行政领域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4.96%;执结案件7.9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03.35亿元;为清偿到位的被执行人及时修复信用2.71万人次;为重伤、重病等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快速执行到位“救命钱”4520万元,帮助务工人员追回“辛苦钱”1.14亿元,发放司法救助金“解困钱”281万元。
司法创新提效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3019名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封存轻微犯罪记录142件,帮助轻罪人员“轻装”回归社会。
改革诉讼文书公告送达方式,从传统纸媒变为一律上网发布,费用减少1/3。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市中院“数据工场”获评泉州经济年会“十佳大数据应用”,南安法院“法商e动”平台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泉港法院与地域毗邻法院互聘共享调解员、携手化解纠纷,实现“1+1>2”的跨域协同效应。洛江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促成7个单位协同保护洛阳江红树林,主动守护“洛水仙山”。安溪法院就商品房预售和施工监管发出司法建议,有效推动解决产权办理问题。
2025年主要任务
一要紧扣“时”与“势”,讲政治服从服务大局。
二要紧盯“审”与“执”,提质效公正为民办案。
三要紧抓“立”与“破”,优作风提高司法效能。
四要紧贴“根”与“魂”,扬正气锻造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