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橡皮钩“驯龙” 午夜走“迷宫”

海都记者跟随福州机务段机车司机上夜班,探访进出口货物装卸运输集装箱车辆如何编组成列

福州机务段机车在厦门国际物流港调车编组作业

林雪鑫开车前检查机车车钩情况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通讯员 贾瑞琛 汪若飞

15日19时,一阵短促的鸣笛声响起,司机林雪鑫驾驶着“HXN5B126H号”机车从福州机务段东孚运用车间存车库内驶出,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前往厦门国际物流港。

随着“铁路快通”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的数量激增,春运期间,厦门国际物流港每日货物吞吐量预计可达400集装箱以上。根据调车计划,林雪鑫将整晚穿行在三个区域之间,将发往不同方向的集装箱车辆编组成列。

林雪鑫是“95后”,今年,他将连续第6次春节当值在岗。15日晚,记者跟随林雪鑫登上机车,观察“橡皮钩”高手如何温柔“驯龙”。

“橡皮钩”式操纵 “钢铁巨龙”听指挥

2024年,厦门地区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进出口货物装卸运输,从铁路货场更改为厦门国际物流港园区内集中到发,调车班组也相应调整至园区工作。值班期间,林雪鑫和工友们要驾驶着机车行驶1小时前往园区。

20点05分,在厦门国际物流港内,“HXN5B126H号”机车在林雪鑫驾驶下开始当晚第一列编组作业。

“5米、4米、3米,再慢点。”司机室对讲机中不断传来监护员在铁轨旁的距离传唤。林雪鑫紧握司机手柄,全神贯注地盯着机车正前方,不时用余光扫视车内监控屏幕,观察连接距离,他一边指差唤呼,一边操纵机车缓缓地靠近待编组的车辆,速度比步行还要慢。只听一声短暂且清脆的“咔嚓”声响起,机车与满载货物的车辆通过车钩紧紧连接锁闭。

进出口货物中有不少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在编组调运途中为了确保这些货物安全,降低货损率,调车司机在编组时要采用一种“橡皮钩”式编组操纵方式。

林雪鑫说:“所谓的‘橡皮钩’式编组,就是让连挂车辆的车钩与车钩之间形成像橡皮一样的弹性黏着感,抵消惯性撞击力。”“这个工作步骤眼要准、手要快,停得还要稳。操作的时候要以呼吸为节奏、心跳为鼓点,快速地按压操作手柄,在车钩连挂时仅发出卡槽锁紧的轻微声响,避免车辆强烈的碰撞与震动。”林雪鑫介绍,“橡皮钩”式编组不仅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更考验司机对列车重量和惯性的精准感知。每一次车钩的轻触,都是技术与耐心的极致挑战。

行车宛如“走迷宫” 司机手账“藏秘籍”

据了解,厦门国际物流港货物集散地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相隔5至6公里,春运期间每日货物吞吐量预计可达400集装箱以上。林雪鑫要根据每日调车计划,驾驶机车整晚穿行在三个区域之间,将发往不同方向的集装箱车辆编组成列。

16日凌晨1时许,林雪鑫结束上半夜作业,返回途中将机车临时停靠在一处公路与铁路交界处,记者看到,铁路线横穿一条公路和郊外小道,在车灯的照射下,能看到一个弯道入口就在前方。林雪鑫说:“夜间跨区域作业要十分注意,有很多视觉死角。”一声鸣笛警示后,林雪鑫继续启动机车向前推进,类似这样的长弯道和交叉路口整个物流港货物集散区域有十余处。

往返在货物集散区域的调运线路之间,机车两侧窗外被沿线护墙与灌木覆盖,看不到机车行驶的具体位置,宛如走在迷宫之中。哪里有弯道、哪里会出现行人、哪里会有视觉死角,入职七年的林雪鑫早已将这些地点标识在了自己的司机手账,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这些标识点已深深烙印在心中,现在即便是没有标识的“迷宫”路段,也能安全平稳地驾驶调运。

据悉,自去年开始,中欧(厦门)班列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成功开行“铁路快通”中欧班列,实现了从单一线路到7条运行线路的华丽蜕变,将辐射范围扩展至1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30余座城市,为日本、韩国、东南亚货物打通了连通欧亚腹地的国际物流通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