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每一次求助,都是沉甸甸的信任”

泉州泉港的詹惠阳近日上榜“中国好人榜”,他是退伍军人,也是救援志愿者,他说哪怕再艰难也要坚持

帮助寻回走失的老人

台风天居民家中积水,连夜冒雨疏通排涝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受访者供图

面对失联老人,他身先士卒,带领20名队员,一头扎入酷热山林,寻找老人踪迹;面对群众轻生,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带病上山,冒雨搜寻;面对洪灾,他主动请战,耗时25小时抵达灾区,协助发放物资……

来自泉州市泉港区的詹惠阳,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救援志愿者。过去两年里,他凭借一己之力组建了泉港首支社会性志愿应急救援力量,带头坚守在救援一线,带领队员累计接受群众性公益救援求助达200多件,包括城市搜寻、山地搜救、水域搜救等。他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让更多生命重启于危难关头,至今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782.97小时。近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出炉,詹惠阳光荣上榜。

带头组建专业救援队

他把“兼职”干成“全职”

1989年出生的詹惠阳,现为泉港区星空应急救援中心主任,他在部队服役时,参与汶川抗震救灾荣立三等功,还曾参加河南雪灾等抢险救灾工作,这些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公益的种子。退伍后,詹惠阳当过合同制消防员,创业开过公司,但做公益的想法始终挂在心头。

“如果在家乡组建一支专业救援队伍,就能更好地为家乡群众服务。”2020年,疫情打乱了詹惠阳的工作生活,却也让这颗公益种子开始发芽。“那时,我看到众多‘逆行者’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深受触动,看到泉州蓝天救援队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詹惠阳说。在抗疫一线,詹惠阳参与物资配送、防疫消杀等工作,蓝天救援队的同伴向他描述救援经历,传授救援知识。一想到泉港没有民间救援队,他开始谋划在家乡成立民间救援队。

2022年3月8日,泉港区星空应急救援中心经泉港区红十字会批准成立,这是泉港区首支社会性志愿应急救援力量。作为星空应急救援中心的队长,詹惠阳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他索性辞去工作,把星空救援从“兼职”干成了“全职”。

詹惠阳记得,第一次展开救援是2022年4月10日,泉港南埔镇邱厝村的一位母亲求助,其儿子留下轻生信息后失联。经过三个小时的紧张搜索,救援队最后在一处石矿中发现该青年遗体。“第一次面对家属撕心裂肺的哀号,我和队员们情绪受到很大打击。”詹惠阳说。

回到救援队后,詹惠阳找了心理老师帮他们做情绪上的疏导,同时继续接受救援任务。经过不断磨砺,大家对公益救援的态度逐渐变得坚定。“那场救援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志愿者,必须学会战胜各种影响搜救的情绪,才能确保救援顺利完成。”詹惠阳说。

一次次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因为我们是公益救援队伍”

走进星空应急救援中心,一面面锦旗映入眼帘,记录了救援中心一次次披荆斩棘、帮助他人的历程。

让詹惠阳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9月,中心接到求助,一位高龄老人在山上走失,当地组织了200多人上山搜救两天无果,家属情绪几近崩溃。

“我们赶了这么远的路过来,就是要帮你们找到老人,找不到我们不会撤退的。”詹惠阳向家属坚定说道。詹惠阳获知信息,这边的山除了几处比较危险的还没人下去外,基本都搜了。了解情况后,詹惠阳带着队员通过绳索下到山谷,那里的草很密,正值盛夏,最大风险就是蛇类较多。他们采取打草惊蛇的方式,用登山杖进行搜索,最终在山边一处草丛里找到了已接近失温的老人,并第一时间利用担架将老人抬出山,交给120急救车。几天后,老人家属一众6人来到救援队,送上了一面锦旗,并准备了2万元红包。詹惠阳第一时间拒绝了2万的现金,“这个是悬赏兑现的,但是我们也没有要,因为我们是公益救援队伍”。

去年5月,一名群众疑似有轻生的倾向,因前几日持续任务导致肺部感染,当时詹惠阳还在医院挂瓶,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接到求助后,詹惠阳还是第一时间离开医院,集结队员,带着队友和追踪犬赶往事发地。当晚7点多抵达山顶后,突下暴雨,因未备雨具,追踪犬也失去工作条件,他和队员只能根据家属描述,冒雨对未搜索区域展开搜寻。直至次日凌晨近1点,经几次测试,终于从山里得到了声音回应,大家很是激动。然而,声音回应的地方杂草丛生,根本无法进去,为了第一时间找回失联人员,队员们还是顶着杂草和荆棘深入。整场任务下来,不少队员受伤,但没有人退缩,带伤坚持,直至早上7点多才撤回。

“把求助者当成亲人,

才能更加用心完成任务”

“我们可能是求助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每一次求助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哪怕再艰难我们都得坚持下去。”回忆起之前的一次遗体打捞行动,詹惠阳依旧不能平静。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救援队的船只破损严重,燃油物资也几乎耗尽,无奈之下,只能准备收队。没想到,家属扑通一声跪在詹惠阳面前,恳求他们继续搜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和期待。”詹惠阳动容地说。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寄托,他毅然决定,即便条件有限,也要咬紧牙关继续搜寻。同时,他积极向当地镇政府请求物资支援,最终,他们成功找到了失踪者,给家属带来了些许安慰。

“把求助者当成亲人,才能更加用心完成求助任务。”詹惠阳说。

詹惠阳的爱心与善举,远不止于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在涂岭镇寨后村救援工作中,詹惠阳细心了解到村中有一群困难儿童,即将开学却没有必需的学习用品。救援结束返回城区后,他自费购买了23套学习用品,不辞疲惫,专程驱车十几公里给他们送去,解决了孩子们的燃眉之急。他还联合村委会和公益团队,为这些孩子开展了一期安全主题活动,向孩子们传授了交通安全、防火防灾、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3年3月,詹惠阳偶然结识了一位拾垃圾的高龄老人。了解到老人的生活困境后,他想要为老人提供物质援助,却被婉言拒绝了。于是,詹惠阳开始收集废品、纸箱等,然后定期给老人送去。这样既帮助了老人,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