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百米高空穿梭 “桥梁医生”守护归乡路

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先锋护桥队”,在风暴海域中确保春运安全

队员查看承台构件的情况

乘船出海对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墩台进行巡检

在大桥箱梁内,记者体验检查过程

N海都记者 梁展豪

林雅璇 文/图

“今日风速5.5级,可以开始作业。”今年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开通以来的第五个春运,在这座全国最长跨海大桥的桥面下,有一群“桥梁医生”每日行走在钢筋水泥中,对大桥的墩台、箱梁等设备进行检查,守护着千万人回家的路。22日,记者走近这群“桥梁医生”,看看春运期间,他们的工作日常。

日行两万步、敲击五千下“听音诊脉”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长16.34公里,大桥所在的平潭海峡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

22日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先锋护桥队”,来到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的大桥桥墩前。一行人麻利地换好行头后,一同踏上镂空的钢梯,爬进了桥墩的箱梁内。

大桥的箱梁是一个100米长的水泥浇筑的“空心盒子”,四面漆黑的水泥壁,只有在探照灯的照明下才能勉强看清墙壁情况。

箱梁上动车呼啸疾驰,下方是海浪滔滔。在这里,平潭大桥工区工长蒋明亮带着队员,开始了检查工作。

“铛、铛、铛”,昏暗的箱梁里,有的队员手举着特制的检测锤敲击墙面,有的队员拿着笔记本记录检查情况,有的用探照灯照明……几名队员相互配合,十分默契。

“我们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判断混凝土结构是否正常,像这样清脆的声音就说明它是正常的,如果声音听起来比较闷,有空响的情况,那就说明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要马上记录起来及时处理掉。”蒋明亮说。

现场,记者也拿起特制的检测锤尝试敲击了一番,仅仅检查了两节箱梁,胳膊就开始发酸,刺耳的敲击声反复在耳边回荡,让人难以忍受。

除了箱梁,大桥的承台也是队员们检查的关键区域。而与箱梁不同的是,站在10平方米的承台上可以从近百米高的位置俯瞰大海。

蹲下、侧身、敲打……承台上的队员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尽管身处高空,他们却丝毫不畏惧高空作业所带来的恐惧,以及阵阵寒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这座桥有228个桥墩、8个桥台、304根斜拉索,我们每一次检修作业都要8个小时左右,需要步行20000多步,敲击5000多下。”蒋明亮一边走一边介绍。

把大桥看作“老战友”

熟悉每一处细节

27岁的蒋明亮来自湖南衡阳,2019年参加工作就投入福平铁路预介入的验收工作。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开通5年来,他始终坚守一线,守护大桥春运期间铁路运行安全。

与许多工区队员一样,第一次走到近百米高的大桥上作业的蒋明亮也很害怕。“我在湖南长大,从没见过这么大、这么高的跨海大桥,更没有在海面上干过活,当时站在桥上脚都抬不动了。然后我们还要进行检查作业,完成海面的作业大概要四个小时。”蒋明亮回忆道。

来自海南海口的邹金亨,刚开始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第一次爬上大桥的时候腿都在打抖,哪看过这大风大浪的阵仗。那时候蒋工长经常鼓励我,但是我看着他的腿也在发抖。”邹金亨笑着说。

如今,队员们都已经完全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将大桥看作“老战友”,熟悉大桥的每一处设备、每一个构件、每一个螺丝钉。

春运期间,列车通行的频次比往常更密,每个小小的设备都可能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队员们坚守在岗,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他们说,为能够保障旅客顺利回家而感到骄傲。“在作业空闲的间隙,我会朝着大海轻轻地说上几句话,我想这样海风就能把我说的话带回我的家乡了。”蒋明亮说。

记者了解到,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一共有15名桥梁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6岁,这个年轻的集体刚刚获评2024-2025年度全国铁路青年文明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