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非遗时尚秀 宋元奇妙游

泉州府文庙前广场上演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重现宋元泉州繁华盛景,绽放非遗瑰宝魅力

板凳龙巡游

融合传统与时尚的走秀,展示泉州花灯

火鼎公婆热场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2月3日晚,泉州府文庙前广场热闹非凡,一场主题为“穿越宋元奇妙游”的世遗泉州非遗时尚秀惊艳开场,奏响了一曲世遗、非遗与时尚完美交融的多元华章,重现宋元泉州繁华盛景,绽放非遗瑰宝魅力,为市民朋友们和四面八方游客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花灯、闹元宵习俗、英都拔拔灯、闽台东石灯俗等4个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申报。作为首个“非遗版”的春节,泉州以世遗+非遗为主轴,推出非遗游园会等300多场精彩的活动。本次活动,泉州花灯、闹元宵习俗、英都拔拔灯、闽台东石灯俗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齐聚现场。

时尚秀场吸睛

非遗焕新惊艳

活动现场,通过“万国商埠”“万般生活”“万家灯火”三个篇章庆祝春节申遗成功、致敬非遗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融合“世遗、非遗、时尚、秀场”四大元素,以南琶为舞蹈造型,让非遗在艺术音乐的琴弦上流动,生动展现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南风俗等非遗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沉浸式体验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非遗焕新改变生活的文化实践。

开篇前,提线木偶戏等泉州非遗依次登场。紧接着,鼓声起,雄狮舞,非遗青狮与北狮身披彩衣,随着鼓点节奏翻滚跳跃,展现出泉州人民乘风破浪、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为新春送上祝福,喜迎八方来客。

在“万国商埠”篇章,通过展现时尚潮流与多元文化的相遇,献上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在安溪铁观音茶道展示中,茶艺师手法娴熟,茶香四溢,味清韵雅。随后,一曲婉转悠扬的南音在夜空中缓缓流淌,独特的唱腔和韵味,宛如一条无形的时光纽带,将现场观众带回了宋元泉州的悠悠岁月,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故事。

而以海丝文化和安溪茶文化为灵感设计的世遗霓裳惊艳了全场。金苍绣的精美细腻、茶元素的清新淡雅与时尚华裳相得益彰。身着华丽服饰的模特从精心搭建的闽南民居布景中徐徐走来,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生动再现了宋元泉州贸易繁荣的辉煌历史。

品味烟火日常

点亮非遗之光

在“万般生活”篇章,活动则聚焦泉州的日常生活,生动展现了多元文化交织融合下,民俗与技艺百花齐放的绚丽景象。

激越高昂的压脚鼓率先响起,随后,梨园科步的精致细腻、高甲戏的独特韵味,让人感受宋元泉州人民富足的生活,尽显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万般生活的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纸织画、影雕等传统技艺展示区里,手工艺人专注创作,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展现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与匠心传承。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充满生机的泉州市井生活画卷。

南少林武术、俞家棍、白鹤拳等泉州武术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武者们精神抖擞,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尽显阳刚之气,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泉州人坚韧不拔、勇敢拼搏的精神风貌,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创意舞台与模特的情景演绎相结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勤劳勇敢的惠安女,身着独特服饰,头戴斗笠,展现出坚韧与勤劳的品质;头戴簪花围的蟳蜅女,灵动俏皮,充满生活情趣。她们在舞台上向海而生、与海结缘的传奇故事,让观众深入领略到泉州沿海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与人文魅力。

在“万家灯火”篇章中,泉州“光明之城”的灯火文化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活动现场,模特们身着汉服,手持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花灯,将宋元泉州春节期间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盛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而刻纸礼服的展示环节将非遗与时尚的融合推向高潮。手工艺人一刀一划精心雕琢,纸上传神,刀下生辉,精美的山水云雾等图案跃然于华服之上,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碰撞产生的无限魅力。

非遗项目齐聚

古城千灯巡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是代际传承下来的,为致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们还特邀1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并邀请部分代表上台亮相。”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呼吁更多人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践中来,共同推动中华文脉的赓续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传承人周焜民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言时表达道。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春节”申遗申报工作的泉州花灯、闹元宵习俗、英都拔拔灯、闽台东石灯俗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现场。

活动最后,青狮压阵,板凳龙、拔拔灯、晋江宫灯等一盏盏灯火开启千灯巡游活动,现场观众手持花灯,满怀热情地加入巡游队伍,跟随花灯队伍穿越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共同编织出一幅穿越时空的壮丽图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