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初八,职场“打工人”纷纷回归工作岗位,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征程。然而,假期中作息颠倒、饮食无度所引发的“节后综合征”,与当下流感高发的形势相互交织。如何迅速调整状态,以健康姿态开工,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为此,海都记者采访了多位健康专家,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全方位的健康指南。
立春后注重养肝 要多多生发阳气
2月3日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开始进入春天。中医认为,五脏对应四季,春天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此时养生,重在养肝、生发阳气。
“养肝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疏肝气、解肝郁,二是要注意生发阳气。”福建省康复医院中医内科庄学琼主任医师认为,日常保持心情舒畅,就是养肝,因此,阳光明媚的日子,多到户外活动活动,晒晒太阳,减少暴怒、抑郁、闷闷不乐,就对“肝”有益;饮食上,多吃菠菜、芥菜、芹菜、绿豆等青色食物,它们与肝相应,滋养效果佳;作息上,最好晚上11点之前入睡,在十二经络运行表中,凌晨1点到3点对应肝经,气血回归肝经旺盛时间,这时候应该进入深睡眠,让肝得到充分休息。
在生发阳气方面,庄主任建议,可适当艾灸,如灸足三里、涌泉穴、中脘穴等穴位,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0到20分钟左右;打太极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也有生发阳气的功效,芽菜、韭菜、羊肉等是“升阳食物”,也可适当多吃一些。
“近期流感仍比较多,大家规律作息,养护好身体,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也能更好应对流感。”庄学琼主任医师表示。
调整“节后综合征” 从早睡早起开始
节后重返职场,许多人都被疲惫、困倦、焦虑等负面情绪困扰,这正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
“假期里的肆意熬夜、胡吃海喝,打乱了身体原有的生物钟和代谢节奏。因此,开工之际,当务之急是作息重回正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双心门诊”副主任林建珍医师建议,循序渐进地提前上床时间,睡前摒弃电子设备,或泡个热水澡放松身心,让思绪慢慢沉静,更快进入梦乡。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花几分钟伸展肢体,扩扩胸、踮踮脚尖,在一呼一吸间,唤醒沉睡一夜的气血,为新一天注入活力。
心态的调适也很关键。林建珍表示,从悠闲的假期模式切换至忙碌的职场节奏,焦虑情绪在所难免。不妨提前梳理工作任务,依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逐一排序,然后逐步推进。最后,专家提醒,节后肠胃脆弱,咖啡和浓茶虽能提神,但不宜过量饮用,可换成薄荷茶、柠檬水等来驱散困倦,半小时左右的午休也能为下午的工作充电。
春节要多“护心”
专家给出5条建议
记者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接诊了10余名心梗患者以及10余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饮食往往高油、高盐、高糖,加上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陈昭阳教授特别提醒老年人群体,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饮酒适量: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
适度运动:春节期间不要久坐不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按时服药:有慢性病的患者务必按时服药,切勿因节日而忽视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