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黄晓蓉
3月11日,海都报报道了泉州中港·迈瑞欧健身多家门店突然关闭,而闭店前夕,其刚推出一波充值促销一事(详见3月11日A06版)。此事引发诸多关注,日前记者再接报料,有知情者表示,该店闭店前曾做一连串预付卡推广活动,两款低价年卡合计销售超1.5万张,公司还曾发布减资公告,欲将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减至100万元。此外,报道也引发市民对泉州健身行业健康发展的讨论。
知情人:299、399两款年卡合计销售超15000张
“中港·迈瑞欧闭店前推出两款价格很低的年卡。”近日,有知情者告诉记者,闭店前曾做一连串的预付卡推广活动,最先推出一款售价5000元的永久卡,但购买者寥寥,随后又推出了299、399两款年卡,两款年卡合计销售超过15000张。
根据记者得到的一份各门店汇总表格,299、399的全市通预付卡共有11个门店参与销售,其中299售出14984张,399售出1738张,此外,还有单店永久卡52张、全市通永久卡31张。另外,私教课程剩余节数8804节,剩余金额2106883元;泳教课程2129节,剩余金额261870元。记者经过计算,扣除未标明金额的两种永久卡,涉及的金额为7542431元。
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2月上旬,王某某为法定代表人的福建省迈瑞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发布减资公告,欲将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减至100万元,但由于多起诉讼尚未了结,减资没有成功。
这份表格的真实性如何,去年减资目的何在?近日,记者两次拨打福建省迈瑞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某某的手机,但均未能接通。
亿成健身:已有近5000名原中港会员激活年卡
3月24日,接收泉州中港·迈瑞欧健身多家门店经营权的泉州市亿成健身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王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经有近5000名原泉州中港·迈瑞欧健身会员接受了年卡补交100元手续费、私教课补交20%服务费的方案,也有59名原泉州中港·迈瑞欧健身的员工、教练加入亿成健身。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愿意加入的员工、教练,他们除了补齐中港所欠的工资,还给予了同等价值物品的补偿。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目前仍有不少会员不愿意接受亿成健身给出的年卡激活方案。上周,记者在宝洲路万达店采访时了解到,由于该店较多会员提出不同诉求,且商场方不接受该店更名,目前该店的接收已经停止。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愿意加入的员工确实可以由亿成健身补齐中港所欠工资,但前提是这些款项从员工或者教练激活开发的会员收入支付。对此,该负责人没有否认。
业内人士:呼吁泉州健身行业健康转型
针对泉州多次出现健身行业非正常闭店的情况,记者采访了一位对健身行业较为熟悉的法律界人士。该人士认为,泉州健身行业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是该迎来变革的时候了。
“就泉州主流健身和行业的经营模式而言,已经不太适应时代。”其分析,泉州目前比较大的健身品牌经营模式偏大偏全,店租和人员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主营业务出现危机时,就很容易出现售卖便宜年卡的形式,先用未来的资金来填补窟窿。而一旦危机出现,就容易出现恶性的连锁反应,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对预付卡监管的规范,这些地方的健身行业也在转型。比如上海和杭州就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模式,健身品牌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注重小而精,针对某个单项深耕细作,且已经很少售卖年卡,而是推出适合不同客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对于监管,这位人士建议,泉州应该向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出台规范的预付卡规则细则。比如杭州的“安心付”,主管部门联合支付机构与银行推行预付式消费市场化产品全行业监管。同时,商场发现问题商户,也有义务向消费者发出预警。
律师:若是恶意行为或构成犯罪
针对此事,记者也采访了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温陵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志云及福建世礼(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律师吴俊猛。
肖志云律师表示,企业经营过程当中有起有落很正常,但若明知经营状况不好还刻意骗取消费者信任,让他们来充值,这就不是简单的民事纠纷,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尤其是那些在闭店之前,专门请“职业闭店人”进行操作的企业。碰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收到此类信息后,也应当主动进行排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引导消费者向当地的消委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消费者来说,也应该及时增强防骗意识,不要以为降价促销就一定是好事。
吴俊猛律师认为,预付卡作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购物、消费带来了便利,但也蕴含着不小的风险。消费者在办理预付费卡时应注意:充值前要查看商家证照是否齐全,应先判断其经营主体是否合法,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等资质,还可以通过企业调查软件,查询其品牌背后的运营情况再做决定,尽量选择规模大、证照齐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商家。要理性消费,仔细了解和阅读办卡说明,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同时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当发现商家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投诉或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消费者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投诉,同时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提起诉讼时,广大消费者可以进行群体性共同诉讼,这样可以降低一些诉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