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何毓慧
谁家孩子10天都解不出一次大便?泉州彬彬(化名)小朋友就遭了这罪。
为给彬彬治疗便秘,两年来,家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却收效甚微。孩子的肚子始终像块硬石头,3岁孩童的体重也因此停滞在15斤,瘦得肋骨根根分明。
“我家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全家人都心疼坏了。好在,泉州一位医生帮助彬彬揪出了“真凶”。
从婴儿时开始便秘 3岁才15斤
“医生,我孙子的便秘终于治好了!”近日,3岁的彬彬又一次被奶奶带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门诊随访。
婴儿期时候,彬彬就开始便秘,后来症状愈发严重,从刚开始3~4天解一次大便,到10天都不能解一次!每次,当奶奶将开塞露送入孙子体内时,只能看着孙子憋红的小脸干着急。
两年来,家人带着孩子跑遍了各大医院,孩子接受了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冗长症等疾病后,开始口服一些药物。可是,益生菌都换了十几种,推拿、食疗也轮番上阵,彬彬的肚子却始终像块硬石头,体重也停滞在15斤!
直到5个月前,彬彬被带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就诊。彬彬妈说,做了多种检查,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训练定时解大便,这些他们都试过了,孩子还是严重便秘。
骶尾部“小酒窝” 成“破案”关键
小儿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刘少锋给彬彬仔细检查体格,一个“异常”引起他的注意——彬彬的骶尾部有一个“小酒窝”。结合病史,刘医生高度怀疑彬彬患有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为其安排了腰骶椎磁共振检查。而检查结果提示终丝脂肪变性,考虑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如同人体中枢的‘数据线’,本该在脊椎管内自由漂浮。但这个孩子的脊髓末端被脂肪变性的终丝(类似固定绳)紧紧拴在尾椎,就像被锁链束缚的风筝。这种牵拉会损伤控制肠道、膀胱的神经,导致顽固性便秘、尿床,甚至影响下肢发育。每走一步、每弯一次腰,都在加重神经损伤。”刘医生解释。
很快,刘医生为彬彬安排了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刘医生为彬彬精准分离粘连的神经,切断病变的终丝。术后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孩子主动喊出“要便便”,并排出了金黄色的健康粪便。此后,彬彬每天规律排便,食欲大增,术后3个月体重上涨5斤,小脸终于泛起了红润。
为什么凭借彬彬骶尾部的一个“小酒窝”,刘医生就能发现问题?
刘医生介绍,在脊柱的最下方接近臀部的位置是人体的骶尾部,2%~5%的新生儿或婴儿在骶尾部尤其是臀沟上方会出现皮肤小凹陷,医学上称为骶部小凹。大多数骶部小凹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但少数情况下骶部小凹的背后隐藏着神经管缺陷等疾病,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如果宝宝屁股存在多个小凹,凹洞直径>5毫米,距离肛门的位置>2.5厘米,扒开小凹看不到底部,凹洞有渗液、毛发、血管畸形或肿物等情况,都提示为非典型性小凹,可能存在隐性脊柱裂或脊髓栓系,建议尽早就诊排查。”刘医生提醒。
孕期补充叶酸 预防宝宝神经管缺陷
那么,脊髓栓系又是什么?刘医生进一步解释,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控制着运动、感觉、大小便等诸多功能。正常情况下随着宝宝发育长高,脊柱会迅速生长并且快过脊髓,脊髓末端位置也会相对向上方移动,以保证脊髓的正常结构功能。而脊髓栓系就是脊髓下端拴在了某些结构上(如脊柱发育异常、肿瘤肿物等),随着儿童逐渐长高,脊髓下端无法向上移动而会受到牵拉,引起神经功能异常,甚至过度牵拉最终会导致脊髓缺血坏死。
“因脊髓栓系大多发生于脊髓圆锥,所以,最常见症状是二便功能障碍,包括便秘、遗尿、排便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患者大多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即多天排一次大便。轻症患者早期可只表现为便秘或遗尿,严重者出现肛门松弛、失禁。”刘医生介绍。
刘医生建议,宝妈怀孕前3个月和孕期补充叶酸,是预防宝宝神经管缺陷最有效的方法,推荐剂量为每天400μg。如果父母患过神经管缺陷,或者有胎儿出生缺陷孕育史,那么再次怀孕时应该服用更高剂量的叶酸,具体可咨询产科医生了解最佳的预防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