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蓉 吴日锦
通讯员 刘伟岗 文/图
3月19日下午3点多,在泉州市安溪县建安大道发生一起摩托车抢黄灯与直行摩托车发生碰撞的事故。事故中,一名没有佩戴头盔的女子头部撞了个大包,被确诊为轻微脑震荡。
骑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这既是法规的要求也是基本的安全常识。但生活中,还是有驾驶人对法规置若罔闻。近日,泉州天气渐暖,不少市民因感到闷热未佩戴头盔。警方提醒,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出行,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如何正确使用和选择安全头盔?海都记者邀请民警一起做了个实验。
案例
骑摩托没戴头盔 女子被撞成脑震荡
据办案交警介绍,3月19日下午3点多,龚某载着一名孩子驾驶轻便摩托车从安溪妇幼医院往宝龙广场方向行驶,行经灯控路口时,龚某无视信号灯指示,在信号灯由黄灯即将变为红灯时强行通过路口,与右侧绿灯正常通行的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
监控画面显示,龚某没有佩戴安全头盔,碰撞发生时,龚某整个身子及头部重重摔在地上,短暂昏厥,久久不能起身。经送医院救治,龚某轻微脑震荡,头部撞了个大包,身体多处擦伤,但无生命危险。
走访
不少市民骑电动车 未戴头盔
3月25日下午,海都记者在泉州市区多个路口观察发现,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佩戴头盔的情况不容乐观。
下午3时许,在望江路和兴霞路的交叉路口记者看到,短短5分钟,就有9名电动车骑行者没有佩戴安全头盔。一名女士坦言,她刚送孩子去上学,来回也就十几分钟,她觉得戴头盔会压坏发型和蹭花妆容,就把头盔挂在车上。
下午4时许,在泉州大桥头汇金广场交叉路口记者看到,在等红灯的7名电动车骑行者中,就有6名骑行者没有佩戴头盔,其中不少骑行者的电动车上就挂着头盔。
下午5时许,在市区浮桥街道五岔路口,短短10分钟内,就有36名电动车骑行者没有佩戴安全头盔,有2名女士戴了遮阳帽代替头盔。一位等红灯的男士表示,“我有头盔,但今天天气太热了,戴上头盔不舒服,我骑得也不快,不戴也没什么问题。”
实验
同样是头盔 防护效果完全不一样
安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提醒,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时,对驾驶人的冲击力很强。来自交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使骑乘人员的受伤率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因此,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出行,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当事故发生时,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
如何正确使用和选择安全头盔?3月25日,海都记者邀请安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湖头中队的民警一起做实验。
民警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3种头盔做实验,分别是藤条头盔、工地头盔(安全帽)和3C认证的安全头盔。只见民警用榔头敲了一下藤条头盔,藤条头盔顶部就破了一个大洞;用榔头对工地安全帽进行砸击实验,工地安全帽也应声破碎;而3C认证的安全头盔被榔头砸击后,即使掉到地上,仍然完好无损。
参与实验的交警介绍,在事故统计当中,安全头盔所承受的撞击力度远远超过上述实验的砸击力度。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来,同样是头盔,所带来的防护效果完全不一样。
民警提醒,头盔对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汽车驾乘人员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建筑工地上所使用的安全帽,主要是缓冲高空坠物对头部的冲击。驾乘电动自行车所要求的防护,需要正面、侧面和头顶全方位的防护。因此,普通的遮阳帽、工地安全帽等均不可用来代替3C认证的安全头盔。
提醒
选择3C认证头盔 并规范佩戴
民警提醒,市民选择安全头盔时,要选择有3C质量认证的安全头盔。安全头盔应符合自己的头围尺寸、头型,尽量确保头盔贴合头部。否则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出现头盔脱落等情况,无法有效保护头部。
使用安全头盔时不系扣带或系得太松,一旦遇到险情,头盔极易掉落,无法发挥保护作用,使用安全头盔时,应将扣带调节到既舒适又紧实、不易掉落的状态。
此外,安全头盔只要承受过撞击、发生过事故,建议更换,安全头盔也有使用寿命,一般不要超过两到三年。
16米高空摔包菜,你的头盔是救命还是“脆皮”?
模拟撞击实验 揭秘头盔安全性
N洛阳晚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售头盔有全盔、四分之三盔、半盔、揭面盔等类型,全盔的保护性最好,半盔买的人最多。在头盔材质上,ABS工程塑料最常见,玻璃钢、碳纤维的安全系数高,但价格高。记者在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用平时较常见的头盔,模拟撞击时的情形来进行安全性实验。
●实验工具
灰色头盔(半盔,有一层3厘米厚的泡沫缓冲层)、红色头盔(半盔,没有泡沫缓冲层)、熟鸡蛋2个、苹果2个、包菜3个
鸡蛋实验
把两个熟鸡蛋用胶带分别固定在两个头盔里,从离地0.5米处扔下。
结果:红色头盔里的鸡蛋蛋壳完全碎裂,灰色头盔里的鸡蛋蛋壳只碎了三分之一。
苹果实验
把两个苹果分别固定在两个头盔里,用报纸填充苹果与头盔间的空隙,从离地5.5米处扔下头盔,头盔落地时速约37公里。
结果:红色头盔里的苹果出现几道很深的裂口,灰色头盔里的苹果完好无损。
包菜实验
把两个包菜分别固定在两个头盔里,从离地5.5米处扔下头盔,头盔落地时速约37公里。
结果:红色头盔里的包菜出现一道约10厘米长的裂口,深7层;灰色头盔里的包菜只有表层叶子出现一道轻微裂口。
破坏性实验
把装有完好包菜的红色头盔从16米高空扔下,红色头盔落地时速约64公里。
结果:撞击沥青地面后,红色头盔碎裂报废,原本完好的包菜像炸开花一样,变成碎屑。
●结果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王翚表示,头盔外壳和泡沫缓冲层的作用,在于减轻和吸收激烈碰撞时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在实验中,红色头盔没有泡沫缓冲层,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远不及灰色头盔。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头部发生撞击,没有泡沫缓冲层的头盔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