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5岁女童误吞38颗磁力珠

珠子彼此吸附呈手链状堵在肠道中,随时有肠穿孔危险,医生用肠镜取出;医生提醒,家长要看护好孩子,让小龄儿童远离磁力珠等危险玩具

取出的磁力珠达38颗(医院供图)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福州一名5岁小女孩与小朋友玩耍时吞下二三十粒磁力珠,磁力珠彼此牢牢吸住,呈手链状停留在肠道内,其中一粒独立位于回盲部。磁力珠不能及时排出,随时有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的危险!所幸,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吴强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通过肠镜将全部磁力珠取出,五颜六色的珠子达38粒!

医生提醒,磁力珠等小型玩具极易造成儿童误吞,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购买此类玩具,并在孩子玩耍时做好看护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或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

与小朋友玩耍时,吃下磁力珠

据介绍,5岁的小丽(化名)家住闽清,是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玩耍时,“吃”下磁力珠的。老师通过监控发现她和几个孩子“塞来塞去喂着吃”,连忙联系了家长。家长询问小丽后,判断大概吞下了几十粒!

小丽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拍片显示,她的肚子里的确有几十粒珠子。孩子太小,担心后续出现并发症,家长连夜带着小丽转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小儿外科吴强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反复阅片、对比,判断磁力珠已经到达肠道。

“X片显示,虽然大部分磁力珠已经彼此牢牢吸住呈手链状,但因为有一粒磁力珠独立位于回盲部,未能与‘大部队’汇合,也就是说,仍不排除磁力珠将附近的肠黏膜吸在珠子之间,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风险。”与家属沟通后,吴强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肠镜取出异物的方法,将小丽肚子里的磁力珠取出,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消化道功能。

在内镜中心医生协助下,小儿外科医生通过肠镜,将小丽肠道中的磁力珠一一取出,五颜六色的珠子共计38粒。术后,小丽恢复良好,次日即顺利出院。

小小磁力珠吸附能力惊人

五颜六色小巧玲珑的磁力珠,看起来很漂亮,实则暗藏危险。据介绍,这些小小的磁力珠,是由号称“万磁之王”的钕磁铁(钕铁硼磁铁)制成的,医院的磁共振机器用的就是它,可以吸附自身640倍的重量!

“一颗磁力珠的磁力就高达近5000高斯!有人做过实验,两颗磁力珠能够隔着88层A4纸吸在一起,厚度达1.1厘米,而这个厚度是儿童肠壁的9倍!”吴强主任医师团队成员黄河医生介绍说,这些色彩斑斓的珠子一旦进入人体消化道,超高的磁力使得它们不会像塑料球、玻璃珠等其他异物一样,随着胃肠的蠕动被排到体外,而是在翻滚的过程中牢牢地彼此吸附、簇拥成团,造成肠梗阻、肠扭转。“浙江就曾有一名4岁女童因误吞61颗磁力球,成为14处肠穿孔的惨痛案例!”

“糟糕的是,大多数孩子在误吞磁力珠后不会立即有不适症状,因此不会告诉大人,往往等到几天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家长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吴强主任医师说,许多患儿都是在已经出现胃肠穿孔,甚至休克等严重情况时方才就医,经过医院多番检查后,家长才被医生告知磁力珠是罪魁祸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