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致奶奶的未报之恩

一九五五年郑亚鸿一家的合影,前排中为奶奶,左二为小时候的郑亚鸿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来信4

追思人:郑亚鸿 TO:奶奶

敬爱的奶奶:

清明时节雨纷纷,3月31日,我和老伴、女儿女婿、两个外孙女及弟妹冒着蒙蒙细雨回家乡为您和爷爷扫墓。不知是不是您天上有知,前一晚我们在梦里相见,我梦见您向我走来,还是那个清瘦且慈祥的模样,我向您跑去,抱住了您,想和您说很多话,也许是太激动,却从梦中醒来……

我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一年,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因忙于工作把我放在老家由您照看。您对我这个长孙宠爱有加,悉心照料。那时,爷爷还在菲律宾谋生,您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

在家乡,丈夫在南洋的叫“番客婶”,可您一点也不像“番客婶”。与您年纪相仿的很多“番客婶”都裹小脚,您却是大脚,因为得下地劳动。听大人说,抗日战争时期,侨汇中断,是您用瘦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甚至不惜将仅有的一枚戒指卖掉,供我父亲上学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我父母都有工资收入,家里经济好转,您仍然坚持种地。记得有一次,那是我五六岁时,您带着我下地干活,不小心跌到2米多深的山沟里,躺在地上起不来。我一看吓坏了,冲到您身旁,想要扶您起来,但无奈力气太小,根本扶不动。我急了,对您说,奶奶我跑回去叫人来吧。您说不要,躺一会儿再起来。最后,还是您自己挣扎着站起来,牵着我的手回家。过后,您逢人便说,“我这孙子我没白疼他,我跌到沟里他一直想跑回来叫人……”而实际上,小时候的我,被您宠坏了,不仅任性,对您也经常无理取闹。

您不仅勤劳,而且心地善良。我们家在村头,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凡是来要饭的,您总是有求必应,宁可自己吃不饱,也要让要饭的吃饱。

7岁时,父母把我和您接到他们工作的城里,让我上幼儿园。我不愿上幼儿园,不愿离开您,您居然带着我一起上幼儿园。1958年,爷爷从菲律宾回国养老,您带着我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回家乡与爷爷团聚。那时,学校一放假,我就吵着要回家乡找您;而开学前,我总哭着不愿离开家乡、离开您。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1961年,长期的辛劳让您病倒了。在病魔的折磨下,原本就瘦弱的您显得更加虚弱。这一年年底,世界上最疼我的您走了,我永远失去了回报您的机会。如今,我也成了爷爷,知道爷爷奶奶对孙辈的付出不求回报,但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却成了我的终身遗憾……

奶奶,我想对您说,如今您的孙子孙女都生活得很好。我没有辜负您的疼爱和期望,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年,我对家乡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其中一个心愿就是想回报您,因为这里是您和爷爷长期生活、永远安息的地方。奶奶,借助天堂信箱,相信您能听到我的心声!

征集令

您可以将追忆逝去亲友的话、有故事的回忆和缅怀,通过以下方式传递给我们:

下载“智慧海都”APP:在“天堂信箱”的文章下面留言,写下你的故事、姓名和联系方式;

邮件:投稿至邮箱hdbttxx@126.com;

微信:关注微信订阅号“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后台留言,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编;

微博:写下你的故事,文字注明“清明天堂信箱”,并@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