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盲盒抽到标价399元剃须刀,实际只卖59.99元

便宜盲盒真能开出“高端货”?

近年来,我国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商场里的潮玩店铺,还是线上电商平台,盲盒都占据着显眼的位置,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记者近日梳理某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关盲盒的投诉超过2100条,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冒充其他品牌、以次充好、遇到问题商家不给解决等。

市场上有问题的盲盒产品是如何生产的?为何众多消费者遇到问题盲盒却难以维权?

价格与正品一致 到手的却为仿品

随着《哪吒》电影的爆火,其联名款人物盲盒也一“盒”难求。但记者发现,除官方授权的店铺外,一些商家仍表示可以在自家购买到正品盲盒。

记者挑选了两家店铺销量过万的商家下单,价格分别是一件13.9元和一件69元。13.9元一件的盲盒到手后,记者打开包装盒,立刻飘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包装盒与市场上正售卖的盲盒不同。69元一件的盲盒价格和线下门店价格一致。记者购买线下同款盲盒对比发现,虽然该盲盒较之前低价购买的盲盒更像正品,但和正品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某线下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记者线上购买的两款盲盒都为仿品。

抽到标价399元剃须刀

实际只卖59.99元

“我在某平台购买盲盒,抽到物品标价为399元的电动剃须刀,但收到货后,我通过电商平台检索该商品,发现该电动剃须刀售价仅为59.99元。”来自河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抽中的本是某大品牌的升级款剃须刀,到手后才发现,商家在盲盒中放的是该品牌普通款剃须刀。

以次充好的盲盒产品在网上还有很多。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有大量标注为“电子数码3C”的低价电子产品盲盒。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销量为1000+的店铺,其中有多个盲盒款式可供选择,从几元到几百元都有,最贵的盲盒商品“高端纯电数码超大箱”价格为466元。

尽管价格不一,商家却明确表示,便宜的盲盒也可能开出高端数码产品。

记者购买了“电子数码三件套”的产品盲盒,到货后打开发现盲盒内有一部老年机、一个有线耳机以及一个老式充电器,加起来的价格远没有其售卖的盲盒价格高,并且三件物品并不能匹配使用,充电器不能给该手机充电,而该手机也不能匹配该耳机。

记者随后联系该商家,对方表示:“盲盒都是随机的,你可以再买一个,有很大机会抽中手机。”记者注意到,在消费者怀疑商家以次充好后,很多盲盒商家会以“概率”“运气”等理由推卸自身责任,并引导消费者再次购买,而这时,仍然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相信,“再买一次也亏不了多少钱”。

除了电子产品盲盒,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好的食品盲盒和衣服盲盒,也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问题盲盒如何“诞生”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以“盲盒批发”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许多售卖定制盲盒的商家,盲盒按大小、材质等分不同价格,最便宜的一个不到一元钱。有商家称,他们不仅能直接仿制大品牌玩具盲盒,还能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图制作盲盒。

如果不想定制,还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盲盒。一位售卖各种手办的商家告诉记者,如果要得多,他们的商品可以按斤售卖,一斤只要几元钱,再购买便宜的包装盒就能够制成盲盒,一个盲盒成本可能只有两三元,但定价10元还会有不少消费者购买。

线下同样有售卖仿制盲盒玩偶的商家。近日,在北京某综合商场内,记者看到有大量散装盲盒售卖,但有些上色不均匀,有些零部件缺失。

有店主表示,一些从外观上看上去足以以假乱真、做工好的仿品,很受盲盒商家的喜爱。以某品牌玩偶为例,散装仿品8个25元,加上外包装后一个仿品盲盒就能卖25元,虽略低于正品售价,但利润很可观。“如果对正品没有执念,散装是最合适的平替产品,你可以挑挑看。”

当记者询问这些盲盒在哪里生产时,该店主说,所售产品大部分为个人工作室制作。

根据相关线索,记者联系到一家可制作盲盒的工作室。该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可以定制知名品牌的盲盒,但是不能一比一还原,要对其中细节进行改动,这样就能避免版权纠纷。

消费者遭遇维权难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尽管盲盒产品存在不少问题,但消费者维权成功的事例并不多。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位售卖衣服盲盒的商家店铺好评率极高,她向记者透露自己“成功”的秘诀:“我和很多商家一样,都是把盲盒销售当成清库存的工具,但我会让盲盒有概率‘物有所值’,只在进价基础上提高一点售价,有时还会让利,并且坚决不发有明显质量问题的衣服。”

该商家说,即使有消费者买到盲盒后不满意,也会因为盲盒“售出后不退不换”的规则“忍气吞声”,有些商家会利用此规则,让消费者投诉无门。

河北的杨先生平时喜欢购买各类盲盒,也遇到过不少盲盒问题,但多次成功维权。他表示,盲盒“盲”的只是消费者,往盲盒里放商品的商家是不“盲”的,想要维权就只能从商品宣传上入手,证明该盲盒货不对板。

“许多商家会在消费者投诉后迅速修改页面,商品页面截图是唯一能固定宣传内容的证据。还要注意的是,盲盒到手后要用手机录屏整个拆盒过程,每个步骤都不能少。”杨先生说。

采访过程中,有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在购买盲盒后发现里面装的是已经下架的旧款商品,或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盲盒市场的健康发展。

说法1

一些乱象已经触碰法律红线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表示,盲盒通过“未知性”和“收集性”激发消费兴趣,但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了监管滞后问题。主要乱象包括:商品价值虚高(如廉价模型包装为高价盲盒)、诱导非理性消费(“隐藏款”“限量款”刺激冲动购买)、商品质量不达标(断裂、掉漆等)以及退换货困难。还有部分盲盒存在安全隐患,如零食盲盒未标注生产日期。一些盲盒没有明确公示抽奖概率,或者说中奖概率很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邢芝凡认为,盲盒市场的一些乱象已经触碰到法律红线。比如商家提供的商品与宣传严重不符,宣传盲盒内含高端手机,实际收到的却是模型机,货不对板,这严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说法2

如何界定盲盒销售中的欺诈行为

盲盒本来就不是必出“精品”,而是有一定概率,这也成了商家推卸责任常用的手段。如何界定盲盒销售中的欺诈行为?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缑小丰认为,商家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作出购买决定,且遭受了实际损失(如支付了高于模型机价值的费用),就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

举例来说,若商家在宣传中明确表示“必中手机”或暗示消费者有机会获得真机,但实际上交付的均为模型机,且未对模型机的真实情况予以充分说明,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欺诈行为。可以认定欺诈的证据包括商家宣传材料、实际商品对比、交易凭证、沟通记录等。

说法3

销售模式被质疑

涉嫌变相赌博或虚假抽奖

缑小丰表示,赌博以偶然性获利为核心,且存在“投入资金—获取财物”的射幸关系。若商家以“抽真机”为噱头,实际交付模型机,其本质是通过虚假承诺诱导购买商品,消费者支付的对价(盲盒价格)与获得的商品(模型机)之间仍存在明确的“商品交易”属性,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欺诈,不符合赌博中“资金直接换取不确定收益”的特征。但若商家通过设计“资金—积分—提现”闭环或虚构无实际价值的奖品,则可能触及赌博风险。

如果宣传“必中手机”但盲盒里却只有模型机,则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基于对“必中手机”的期待而支付费用,却未获得宣传中所承诺的商品,属于虚假有奖销售行为。

说法4

商家售卖问题盲盒 平台是否担责

邢芝凡表示,依据电子商务法,平台需履行审核义务(核验商家资质、商品合法性)和监管义务(处理投诉、抽检商品)。若平台明知商家售假或欺诈却未采取措施,需承担连带责任;若商家跑路且平台未尽审核义务,消费者可要求平台先行赔付。反之,若平台已尽义务且能提供商家信息,消费者需自行追责。

(据法治日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