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日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的10%关税将于5日生效。其中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将征收20%的关税。欧盟和欧洲各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必要时将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应。
美国此前已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威胁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频频高举关税“大棒”,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发动“无差别攻击”,在全世界和美国国内都引发强烈不满,也受到许多国家反制。
回溯历史,美国政府在遭遇困境时屡屡诉诸保护主义,企图借此提振本国经济、维护自身霸权,但几乎每次都以损人害己、代价惨重收场。
美国激进关税政策令世界震惊
执政两个多月来,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关税政策令世界震惊:就职3天后他就声称,如果不在美国生产产品,就将面临“数千亿美元甚至数万亿美元”关税;2月10日,他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2月13日,他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特朗普还不断扩大攻击范围,宣称将对进口汽车、芯片、药品以及木材和林业产品征收25%左右的关税,并有意对其他国家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数字服务税征收报复性关税。
舆论普遍认为,美方单边主义行径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给美国自身也带来很大冲击。美国《华尔街日报》甚至提出美国挑起了“史上最蠢关税战”。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波特表示,美国对如此大规模的商品采取强硬且广泛的关税措施,风险之大难以估量。这些关税或将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商品短缺、价格飙升,并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表示,美国贸易逆差并非源于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行为,“用关税解决逆差如同挤压注满气的气球”。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认为,特朗普政府针对全球贸易体系和战略同盟的激进政策正在破坏美国主导建立的开放贸易体系,将令美国经济付出惨痛且深远的代价。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直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际相当于向美国民众征税。
英国剑桥大学3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等方面的政策正加深外界担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已从年初的10%上升到25%至30%。国际主流媒体和市场投资者开始频繁使用“特朗普衰退”这一说法。
欧洲软硬两手实施反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日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对等关税”与美方想要达成的目标背道而驰,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一击”,损害全球消费者利益并引发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欧盟方面将采取反制措施。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意大利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丹麦受访者支持率最高,为79%。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欧洲各国和欧盟机构已开始着手准备反制措施。观察人士指出,一旦美欧谈判未果,欧盟可能通过加征报复性关税、动用《反胁迫工具法》,以及对美国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等措施进行反制。
首先,欧盟的反制关税已“箭在弦上”。3月12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3月20日,欧盟宣布这些关税将于4月中旬统一生效,旨在回应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钢铝产品征收高关税。
其次,于2023年底生效的欧盟反胁迫工具被部分专家视为反制措施中的“关键武器”。据此,欧盟将对试图以经济压力胁迫成员国改变政策的第三国采取报复措施。该工具反制范围更加广泛,欧盟不仅可对商品加征关税,还可限制第三国公司参与公共采购项目,或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设限。
最后,欧盟也将美国占据极大优势的服务贸易视为潜在打击对象。法国政府发言人索菲·普里马3日对媒体透露,欧盟或将对美国数字服务征税。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格尔克表示,如果美欧贸易争端“走得太远”,欧盟可能会收紧政策,对美国金融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对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等方式都有可能。
□链接
美国“关税战”
被打脸的历史
从历史来看,“关税战”是美国政府的惯用手段。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多次试图通过提升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但都未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1897年,共和党人威廉·麦金莱入主白宫。他在任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签署《丁利关税法》,大幅提升羊毛、棉纺品、丝绸和糖等商品的关税,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至52%。这直接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涨,消费者开支大幅上升,并加剧了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
但是,麦金莱执政后期的理念却发生很大转变,变成开放贸易的支持者。他在1901年的演讲中表示,“商业战争无利可图”。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引发了美国经济大萧条。1930年6月,时任总统胡佛不顾1000多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该法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确保美国利益优先,却加剧了美国的经济灾难。法案实施后,其他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措施。数年间,美欧贸易量锐减三分之二,全球贸易也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陷入大萧条。有分析指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是造成那场经济危机从美国一国向全球外溢的重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上升、财政赤字大增、大量黄金外流。为应对困局,1971年8月,时任总统尼克松在未与任何盟友协商的情况下,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同时为确保“美国商品不会因不公平汇率而吃亏”,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费。
这种单边举措令世界惊愕,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导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紧张,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美元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美国的失业率与通胀率持续上升。
21世纪初,美国钢铁行业不景气,时任总统小布什希望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2002年3月,小布什政府宣布对10类进口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为期3年。
这一政策给美国钢铁行业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但导致钢铁价格高涨,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成本飙升,相关企业苦不堪言。据统计,2002年美国因钢铁关税流失约20万个工作岗位,远超当时美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就业人数。
欧盟、中国、日本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先后对美国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最终,世贸组织裁定美国关税违规,小布什政府不得不提前撤销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