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用上生物肥 12万亩农田减药减肥不减产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研发生物药肥新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

▲团队在进行Bt制剂性能优化试验

▲茶园样本采集助力绿色药肥研发

海都讯(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学校供图) 在过去,传统农药与肥料的割裂式应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日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基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药肥智联”新型生物药肥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

据了解,“药肥智联”项目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生物被膜”工艺,将生物农药与有机肥料功能耦合,实现“一剂双效”:既能长效防控害虫,又能通过自生固氮作用为作物提供养分,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我们创新性通过添加肥料腐殖酸等生物刺激素,诱导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Bt)形成具有抗逆功能的生物被膜。这相当于给微生物穿上‘防护服’,既增强其抗紫外线能力和杀虫活性,又激活固氮功能,让它们在田间能更好发挥作用。”团队成员杨佳红介绍道,在历时数年的攻关中,团队突破生物被膜稳定性、肥料配比优化等技术瓶颈,通过上千次参数调整,最终开发出高效稳定的Bt药肥制剂。

为了让“绿色魔法”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团队成员们还将研究成果带到了田间地头。验证结果显示,添加了肥料腐殖酸的Bt制剂对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未添加组,并为茶蔬等农作物提供了生物氮肥。

“药肥智联”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团队负责人杨佳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此外,据团队导师黄天培研究员和王子瑄副教授介绍,团队还在福建漳州、泉州、南平等地开展田间试验,累计推广面积达12万亩,覆盖国内主要茶蔬产区,并成功出口至加拿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