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胃部开“窗” 八旬老人告别吞咽“冒险”

脑卒中后遗症导致的吞咽障碍,让她肺部反复感染,医生为她重建“生命补给线”

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

记者 胡婷婷

“每次进食就像‘冒险’,如今已经能正常吃饭了,太感谢你们了。”从澳门来福州求医的80岁林奶奶,脑卒中后遗症导致的吞咽障碍,让她反复经历肺部感染折磨。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医生为林奶奶重建了“生命补给线”,如今她已顺利出院且未再次出现感染。

吞咽障碍,导致肺部反复感染

“每一次喂饭都提心吊胆,一旦食物呛进气管就会引发肺部感染。”林奶奶的家属回忆起就诊经历仍心有余悸。脑卒中后遗症导致的吞咽障碍,让这位老人反复经历肺部感染、心脏衰竭的折磨,身体虚弱到无法坐立。多次转诊后,林奶奶来到省立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鼻腔里插根鼻胃管,不仅难受,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老年医学中心主任林帆介绍,在综合考虑林奶奶自身情况后,团队通过CT引导微创下胃造瘘手术建立营养通道,在胃部开个“小开关”接收流质食物,再配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和渐进式康复训练。如今,林奶奶已顺利出院,感染也得到控制。

类似的情况在95岁的陈爷爷身上同样上演,陈爷爷也曾陷入营养不良与反复肺炎的恶性循环中。“很多老年患者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要让营养先补上,再治疗。”林帆主任表示,经过系统化营养调理后,陈爷爷的身体机能明显恢复,即使再次肺部感染入院,也很快康复。出院时,陈爷爷不仅能独立行走,还自行登上四层楼回家。

老年营养不良问题需重视

据了解,老年人群可分为健康活力、衰弱共病及终末期三个阶段。独立生活能力良好,患慢性病少于1种的为健康活力老人;共存2种及以上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例如存在认知障碍或反复跌倒史的老人,属于衰弱共病老人;如果病情持续恶化,很多老人存在脏器功能衰竭,日常生活依赖照护,预期生存期有限,就进入终末期了。

林帆主任介绍,建立老年医学中心后,将更精准满足不同阶段老年患者的医疗需求。“临床数据显示,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超过50%。”林帆主任说,通常对于衰落共病阶段往后的老年群体来说,其营养不良率更高,此时营养治疗常常关乎着整个治疗的成败。

“对老年人的医疗,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采取多学科联合的方式。“林帆主任告诉记者,比如恶性肿瘤患者如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会先介入进行营养治疗,然后再进行手术,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不是越瘦越好

老年群体适度超重更长寿

“银发族的体重管理需要打破‘以瘦为美’的认知误区,适度超重反而更有益健康。”林帆主任表示,据数据显示,60岁以上长者体重指数维持在24~26(体重÷身高的平方)区间时,死亡风险最低。因此,适度的营养储备能增强抗病能力,但需警惕超过28的肥胖红线。

对于衰弱共病及终末期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较为常见,那么如何将体重维持在合理区间?林帆主任介绍,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像瘦肉、鱼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在运动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使用弹力带进行的抗阻训练,都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身体功能。

此外,林帆主任还特别提醒,老年群体应特别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多重用药以及药物之间“相克”,避免乱服保健品等。“药物种类很多的老年患者,建议到老年科门诊,或者我们医院的临床药师门诊,有专业医师或者药师帮助大家筛选,剔除可用可不用的,留下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