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包银”当真金 3人被骗6万多

海都讯(记者 林涓 通讯员 董龙枢) “金包银”是指在银首饰表面镀金,仿造黄金外观的技术。由于表面镀金,使得“金包银”首饰也能通过火烧等常规检测。骗子购入“金包银”首饰,利用“抵押物不能损坏”的规定,让受害者无法切开查验。最后用“保管费”当诱饵,先给点甜头再卷款跑路。12日记者获悉,罗源县人民检察院于近期公诉了一起新型金融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廖某某拿“金包银”首饰当真金,打着质押托管的幌子,骗了3位被害人共计6.6万多元。

2023年9月,廖某某通过微信购买了“金包银”首饰。随后,他在抖音上联系到从事黄金回收业务的陈某,凭着“足金抵押”“专业检测”的保证书,诱骗陈某签订质押保管协议,骗得1万元。为降低陈某的戒心,廖某某还在前期如约支付了保管费。首骗成功后,廖某某将单笔诈骗金额提升至3万到5万元,支付周期缩短至15至30天,利用陈某贪图“保管费”的心理,持续实施诈骗。

除陈某外,廖某某还用同样的手段骗取了尤某和林某的财物。短短7个月内,廖某某非法获利6.6万余元。

廖某某在前期按月支付了几次保管费用后,突然中止履约并失联。

基于质押融资项目协议中的“保管费逾期未付自动触发物权转移”条款,陈某、尤某认为已依约取得标的物权属,直至在二次转卖环节剪开质押物后发现内部为银质结构,该“金包银”诈骗行径遂被揭露。被害人陈某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终,罗源县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廖某某提起公诉。罗源县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廖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