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几条关于树木的报道引发关注。仓山区世欧彼岸城A区的黄花风铃木和美人树被剪得只剩“光杆司令”,业主质疑物业过度修剪;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201年树龄古榕树因换叶期“光秃秃”被疑濒死,调查发现其生长受灯带缠绕、树池硬化影响;鼓楼区大儒世家藏珑小区部分栾树也被过度修剪得只剩下主干,引发业主不满(详见本报3月27日、4月9日、4月11日报道)。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些问题,三位“吹哨人”挺身而出,通过智慧海都平台报料,让问题得以曝光,最终促进了事情的解决。
福州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珍贵的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双抛桥合抱榕的浪漫传说、于山寿岩榕的人文故事,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福州的过去与现在。一株两主干的鼓岭柳杉王,独木成林的福建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均是历经无数风雨依旧枝繁叶茂,成为福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而这些“绿色活文物”能繁茂至今,既因自然馈赠,更仰仗人力守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城市绿化绝非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呵护生态环境,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上述事件中的过度修剪和破坏古树生长环境的行为,显然与护绿理念背道而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闽大地的绿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保护八闽绿荫,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需要更多护绿“吹哨人”站出来。我们期待更多市民能像这三位报料人一样,关注身边的绿化,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或继续向智慧海都报料,共同为守护八闽绿荫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城市在绿荫的环抱中更加美丽宜居。
(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