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匠心淬炼“东南翼”

中建四局助力福州机场迈向国际化枢纽新征程,开启“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服务国家战略

项目金属屋面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满足航站楼10%能耗需求

铝镁锰合金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系统可提升屋面的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航站楼玻璃幕墙夏季遮阳率超59%,降低空调能耗6.21%

N海都记者 林养东

通讯员 张婷

日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迎来关键性建设节点——由中建四局承建的T2航站楼顺利完成金属屋面及幕墙系统闭水工程节点。这一里程碑式进展,不仅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更预示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正以全新的时代风貌,加速跻身国际化航空枢纽的壮阔新征程。

航空枢纽 蓄势起航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飞机起降27.7万架次的目标设计。

项目建成后,长乐国际机场将进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将进一步支撑和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对福建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枢纽节点,推动福州都市圈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期扩建工程将建设2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8座登机桥与之相连。主航站楼金属屋面分为上中下三层,包含铝镁锰直立锁边屋面板系统、金属装饰板系统、采光天窗系统及屋面天沟系统等,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

雁栖东南 智造地标

项目T2航站楼金属屋面中心区长约422米,宽约181米,屋面最高标高约为40米。在设计上采用了双曲造型,将“大雁展翅”的灵动之美与工程力学完美融合,不仅具有视觉韵律,更优化了航站楼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强了抗风、抗震能力。

针对流畅舒展的双曲面造型带来的施工挑战,项目团队通过BIM预演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以全流程数字化建造,实现幕墙图纸的自动化输出与材料损耗的有效控制,可节省5%的耗材。

项目团队对屋面复杂节点进行分析,提取关键控制参数指导材料加工与安装定位,及时调整问题区域曲率,保证整体的平整度与流畅性。运用计算机循环运算代替人工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快速建立采光顶龙骨模型,与屋面钢结构进行合模,保证采光顶龙骨施工顺利。

精工织就 风雨屏障

T2航站楼金属屋面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和材料,包括铝镁锰合金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系统、屋面天沟系统、屋面天窗系统、三角区铝单板及玻璃采光顶屋面系统等。

其中,铝镁锰合金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系统具备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可提升屋面的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超大型交通枢纽的屋面工程树立了典范。

项目团队结合福州当地多雨季、多台风的气候特点,采用多层次防水措施,包括屋面接缝的精密处理、天沟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防水材料的严格筛选,确保屋面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

绿色羽翼 低碳标杆

项目金属屋面光伏系统采用碲化镉+单晶硅组合光伏系统施工技术,通过1.4万平方米太阳能板与6000平方米单晶硅光伏同步工作,年发电量可满足航站楼10%能耗需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认证核心指标,更为全球交通枢纽的低碳转型树立标杆。

航站楼玻璃幕墙面积达10万平方米,采用Low-E中空玻璃及智能遮阳百叶窗,夏季遮阳率超59%,降低空调能耗6.21%。采光顶引入自然光,配合室内光感调节系统,构建会“呼吸”的生态表皮,能更灵敏地应对不同的光照条件,实时、精细调节,做到“光”尽其用,全年可节电200万千瓦时。

匠心铸翼,振翅东南。中建四局将以数字建造赋能精品工程,用绿色科技擘画“双碳”蓝图,全力打造现代化航空枢纽,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贡献四局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