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见习记者 苏鹏峰 文/图
“昆仲三人,一门忠烈。”在福建晋江市东石镇,有一个被传颂了数十年的华侨家庭。
革命烈士张清水、张百钧、张温淳,均来自这个华侨家庭,三人还是堂兄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三人在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时,先后为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感人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
如今,张氏族人将年久失修的老宅加以修缮改造保护,以传承张氏一门三忠烈的爱国故事。4月29日,海都记者前往探访老宅,聆听烈士往事。
回忆 “牺牲的这三个人,都是我的堂兄”
“牺牲的这三个人,都是我的堂兄。”29日上午,在张氏老宅内,看着墙上的一张张画像,82岁的张百哲打开了记忆的匣子。
张氏老宅位于晋江东石镇大房村下庄区255号,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面积约600平方米,五开间,左边加护厝。老宅为张百哲爷爷所建,建于1930年之前,具体哪一年不详,平时由族亲张美玉照管。
张百哲是清华大学教授、液晶技术专家。他于1943年出生在张氏老宅,儿时都生活在这里,1950年左右随父到厦门。之后,回老宅的时间并不多,日常大部分时间主要在北京。
张百哲说,爷爷曾经营典当行、油行等,在那个年代属于富裕家庭。虽然当时家境殷实,但堂兄张清水、张百钧和张温淳却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积极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经报请福建省政府核准,追认堂兄张清水、张百钧和张温淳为革命烈士。为褒扬张氏“一门三忠烈”的事迹,1979年7月,由华侨捐资在进村的公路旁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各一座,让烈士英名流芳千古。
近年来,张百哲回老宅的时间多了,三名堂哥的烈士事迹越发感动着他,也越想让更多人知道。
“百清是我二伯的长子,也是我的堂哥。”张百哲说,百清被杀害那年,他才出生不久。
张清水,原名张百清,1917年出生,1929年随父往菲律宾。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1938年,参与组建“菲律宾华侨店员抗日救亡协会”(简称“店救会”)。1939年5月,接任“店救会”秘书长之职,负责主持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占据马尼拉后,张清水经常在其家中同来自各地的“店救会”人员秘密商讨开展抗日地下斗争事宜。1944年春,被日本宪兵抓捕入狱,同年4月被秘密杀害,年仅27岁。
“牺牲的这3个堂哥,我只见过百纯,他是二伯的次子。他长得特别帅,还会讲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外语。”张百哲至今还记得与张百纯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1949年中秋前后,堂哥从广州带回一盒月饼,当时我还吃了一小块。”
张温淳,原名张百纯,张清水的弟弟。1925年出生,1935年随母往菲律宾读书。1949年初,张温淳回国参与平和、南靖一带游击区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平和解放后任县财粮科科员,为支援南下大军解放厦门,他专门负责押运军粮从平和经漳州到石码。1950年5月,在平和运粮中遭匪特埋伏,被捕活埋,时年25岁。
张百钧是张百哲大伯的儿子,1922年出生,1935年,由二叔父张时锭支持南渡菲律宾谋生。1939年5月,他毅然报名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回国慰问团”,沿途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回到祖国的东南前线慰问,随后加入新四军并随军北上抗日。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在狱中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同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英勇牺牲,年仅19岁。
进展
老宅修缮保护
焕发新生
近年来,张氏老宅因年久失修,内部破败比较严重,存在屋顶漏水、房梁断裂、白蚁虫蛀等问题,亟需修缮保护。
2023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百哲跟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基金会说了老宅的事情,对方决定捐资50万元对老宅进行修缮保护,并积极挖掘、整理、展出菲律宾华侨积极抗日和张氏三忠烈的爱国故事,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看着焕然一新的老宅,我非常的高兴。”张百哲激动地说。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历时一年多时间,老宅于近日修缮完工,并改造成纪念场所,让老宅焕发新生。
当天,两名旅居菲律宾的老宅后人还专程赶回来,共同见证老宅的新生。
“他们都是大英雄。”20岁的张大源用一口流利的闽南语介绍,虽然他和弟弟张大峰长期生活在菲律宾,但老宅才是他们的根,以后他们会多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