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环境检测报告、机动车尾气检测单……这些和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竟然也有“猫腻”?最近,泉州市丰泽生态环境局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和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查处多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在福建省首起生态环境领域伪造环评批复文件案中,丰泽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某工艺品公司出示的环评文件漏洞百出:有批复内容却没编号,和现场生产情况也对不上号。一查才知道,这份文件竟是福建某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伪造的!最终,公司相关负责人杜某因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款1万元;涉事工艺品公司也因“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被罚款超23万元。
检测数据造假更是花样频出。福建省某新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胆子不小:给湖南企业的检测报告伪造采样记录,给三明某县的水质报告凭空编造数据,连泉州某医院的检测都没按规范采样……这家公司最终被没收近9000元违法所得,罚款5万多元,9名责任人3年内禁止从事监测服务。
机动车尾气检测也存在“猫腻”。泉州某发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检测柴油车尾气时,没按规范让车辆达到额定转速,却直接出具合格报告。结果,公司被没收530元违法所得,罚款超11万元!
还有福建省某峡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出具的9份检测报告全是“假把式”——没实际检测,直接伪造原始记录!最终,公司被没收1万多元违法所得,罚款5万多元,4名责任人同样被“禁业”3年。
“对于造假行为,坚决零容忍。”丰泽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部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为逃避监管、应付检查、非法牟利,通过篡改监测数据、未按规范实施环境检测、未实际开展检测等方式实施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干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生态环境部门将联合其他部门加强监督力度,从源头净化环保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