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丹萍
通讯员 吴圣超 文/图
近日,安溪县首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惠林,收到两份特殊荣誉:一面荣誉牌匾,以及县见义勇为工作协会颁发的确认证书。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8年前一次“无心之举”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如今为香港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5月15日,海都记者采访了陈惠林,她说,收到这份荣誉很激动,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她继续传递温暖的动力。
8年前的“生命种子” 终开出希望之花
2025年3月19日,陈惠林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次日,陈惠林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功交接给香港骨髓库,帮助香港一名饱受血液病折磨的患者重焕新生。“希望这小小的细胞,能给同胞带去大大的帮助,祝他早日康复,一生健康!”陈惠林默默地祝福。
陈惠林告诉记者,她在安溪经营着一家小店,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当她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家人给予她最坚实的支持,成为她最温暖的“后勤保障团”。她说,身边的一些朋友,起初对她捐献造血干细胞感到担忧,但在她的一番科普下,大家逐渐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没那么可怕,并且还能拯救一个生命,也就慢慢转变了态度和观念,为她鼓劲。
陈惠林说,自己有几次献血的经历,在2017年4月一次无偿献血时,她了解到了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便多采集了8毫升血样,填写了详细的个人资料,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库。“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如果能匹配上,救人一命,那真是太好了。”
2024年9月,当她接到初筛电话跟一个香港患者配型成功时,她没想到,8年前的那次无心之举,竟在多年后为一个生命点亮了希望。
希望以自身经历 带动更多人加入生命接力行列
陈惠林说,刚开始知道匹配上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有点紧张的,但是能给患者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她决定捐献。陈惠林将捐献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后,她便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达了捐献意愿,随后,进行了高分辨血样检测、体检、动员剂注射等捐前准备。
她说,捐献过程中,药物反应、多次扎针等给身体带来了些许不适,但她没想过退缩。“好不容易匹配上了,如果我不能坚持,那对对方来说,生的希望就破灭了。”陈惠林说。当5个小时的采集顺利完成时,那一刻,陈惠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用我的几个小时,换患者一生的健康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太值了!”
得知自己是安溪县第一个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陈惠林既意外又激动。她说,自己也是从开始考虑捐献起,才深入了解相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向专业医生请教,她逐渐消除了内心的恐惧。“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加入捐献队伍,让生命和爱延续。”陈惠林说,希望以自身经历,带动更多人加入生命接力行列。
4月2日,安溪县见义勇为工作协会为陈惠林颁发见义勇为确认证书,鼓励更多市民在他人遇到危难时伸出援手,传递爱心。
安溪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章宝芳说,陈惠林的善举被赋予双重意义:既为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火种,又以先锋姿态激励更多爱心人士。安溪县红十字会将与见义勇为协会深化协作,建立捐献者健康跟踪档案,完善长效保障机制,让“捐髓救人”从个人善举升华为制度化的社会共识。